
謂己之學術向東流播。《後漢書·鄭玄傳》:“﹝ 玄 ﹞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 扶風 馬融 ……因從質諸疑義,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 鄭生 今去,吾道東矣。’”後因用為感歎己之學術東流或同道東去的語典。《南史·張敷傳》:“父 邵 使與高士 南陽 宗少文 談《繫》《象》,往復數番。 少文 每欲屈,握麈尾歎曰:‘吾道東矣。’於是名價日重。” 唐 錢起 《寇中送張司馬歸洛》詩:“吾道将東矣,秋風更颯然。”
“吾道東”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但核心指向學術傳承或同道東行的感歎。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該詞的字面意思為“我的學問(或主張)向東傳播”,主要用于表達對自身學術思想向東流傳,或同道東去的感慨。例如,當師長看到學生繼承其學術并傳播時,可能會用此語。
核心來源
出自《後漢書·鄭玄傳》:東漢經學家鄭玄拜師馬融,學成後辭歸東方。馬融對門人感歎:“鄭生今去,吾道東矣!”意為鄭玄将把自己的學問帶回東方(今山東一帶)傳播。
其他用例
部分低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獨特的行為方式”,這與曆史典故不符,可能是誤讀。正确用法應圍繞學術傳承、思想傳播或同道人東行展開,而非單純強調個人獨特性。
現多用于文雅語境,表達以下兩種情感:
需要區分具體語境,避免與字面“向東行進”混淆。
《吾道東》是一個成語,意為我的道路在東方,是指個人追尋的目标或理想在東方地區。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表達個人追求進步、追求成功或者實現夢想的願望。
《吾道東》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吾”字的部首是口,總共有七筆;“道”字的部首是辵,總共有八筆;“東”字的部首是一,總共有五筆。
《吾道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學作品《莊子》中的一句話:“吾道一以貫之,而日新其德;吾曾為東海之天下。”其中,“吾道一以貫之,而日新其德”意味着個人道路應該始終貫徹,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和品德;“吾曾為東海之天下”則形容個人所追求的目标廣闊而宏大。
《吾道東》的繁體字是「吾道東」。
在古代,「吾」字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道」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變化因時代和流派而異;「東」字的古代寫法為「東」,字形偏旁位置有所不同。
他懷揣着吾道東的夢想,勇往直前。
吾道、吾道西、吾道南、吾道北
我的道路在東方、我的夢想在東方
吾道西、吾道南、吾道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