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怕。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淩強禦而無憚,雖險逼而不沮者,黠人也。” 唐 杜甫 《舟中苦熱》詩:“王室不肯微,兇徒略無憚。” 唐 韓愈 《平淮西碑》:“凡茲廷臣,汝擇自從,惟其賢能,無憚大吏。”
“無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無憚”意為“不怕”,指毫無畏懼或怯懦的心理狀态。該詞由“無”(沒有)和“憚”(畏懼)組合而成,強調面對困難、強權或挑戰時的勇敢态度。
多用于形容人在困境、壓力或危險中表現出的堅定與勇敢,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無憚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分為“無”和“憚”兩部分。
無:是一個意義為沒有、無、沒有…的詞,它由“無”的部首“無”組成,拼音為wú。
憚:是一個意義為懼怕、顧慮的詞,它由“心”的部首“⺗”和“寺”的部首“寸”以及“菖”的部首“艹”組成,拼音為dàn。
來源:《無憚》一詞出自《詩經·小雅·斯幹》:“無憚于貧賤,無畏于禍殃。”意為不嫌棄貧苦,不害怕災禍。這個詞通過詩經流傳至今。
繁體:無憚的繁體字為「無憚」。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沒有像現代漢字那樣的統一規範,所以無憚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玉篇》中将“憚”寫作“憨”。
例句:他為人謙遜,無憚于貧賤,且無畏于禍殃。
組詞:無惡不做、無私無畏、無所畏懼。
近義詞:無畏、無怨。
反義詞:有憚、有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