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憚的意思、無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憚的解釋

不怕。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淩強禦而無憚,雖險逼而不沮者,黠人也。” 唐 杜甫 《舟中苦熱》詩:“王室不肯微,兇徒略無憚。” 唐 韓愈 《平淮西碑》:“凡茲廷臣,汝擇自從,惟其賢能,無憚大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憚"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其含義需從構詞和古典文獻用例中解析:

一、核心釋義 "無憚"由否定前綴"無" + 動詞"憚"構成,直譯為"不害怕"或"無所畏懼"。"憚"本義為畏懼、忌憚(《說文解字》:"憚,忌難也"),故"無憚"強調主體對特定對象(如權威、規則、後果)的全然無懼狀态。其程度強于"無畏",隱含對潛在風險的主動漠視。

二、古典文獻中的語境義

  1. 對禮法的漠視

    《論語·憲問》:"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鄭玄注引:"小人無憚于法",指小人因缺乏道德約束而肆意踐踏規則 。

  2. 對強權的藐視

    《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無憚天子之命",體現對中央權威的公開挑戰,含桀骜不馴的貶義色彩。

  3. 對後果的輕忽

    宋代《冊府元龜》:"暴虐無憚,殘民以逞",描述統治者因權力膨脹而喪失對民怨的警惕,引申為肆無忌憚的負面行為。

三、近義詞辨析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于成語"肆無忌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或用于仿古文體。單獨使用時需謹慎語境,避免歧義。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鄭玄《論語注》(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3.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4. 王欽若《冊府元龜》(中華書局校訂本)
  5.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無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釋義

“無憚”意為“不怕”,指毫無畏懼或怯懦的心理狀态。該詞由“無”(沒有)和“憚”(畏懼)組合而成,強調面對困難、強權或挑戰時的勇敢态度。

2.結構分析

3.文獻例證

4.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在困境、壓力或危險中表現出的堅定與勇敢,例如:

5.補充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唵吧香庵廬百舉苾刍尼邠風兵銷革偃避縮博斯騰湖喘喘得第第三者地脂頓萃貳節反稅感極涕零鬼燈鬼神榖皮紙害忌韓詩後來之秀狡愎交娛結局金敦京丘鏡中鸾津門亭金星謹修積沓課語訛言連帶骊戎悶亂難義貧懦鋪白乞鞠卻後任率日不移影上下其手縿縿山窪沙田神道碑甚好攝照屍素士議師丈實質上贖銀骫骳吳根越角遐步小民息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