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無法對付;不知如何應付。形容極其惶恐。《吳子·料敵》:“一可擊十,必使無措。” 唐 劉禹錫 《代謝男師損等官表》:“﹝臣﹞驚躍無措,靦懼失容。”《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遐叔 得了這個消息,驚得進退無措。” 朱自清 《别》:“他終于彷徨無措嗚嗚咽咽哭了。”
(2).謂不執着,不拘泥。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夫稱君子者,心無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
(3).無法置辦。《三國演義》第八一回:“白旗白甲,一時無措,須寬限方可。”
“無措”是一個形容詞,指因突發狀況或複雜局面而陷入慌亂、不知如何應對的心理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結構
使用場景
近義詞對比
反義詞
語法特性
該詞屬于書面化表達,日常口語中更常用“懵了”“不知道怎麼辦”。在文學作品中,能精準傳遞人物在壓力下的心理動态。
無措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沒有辦法應對和處理的樣子,感到無助和困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一丨) + 措(手、十、攵、又、二)= 21畫
來源:
《莊子·齊物論》中有“無為而無不為”一句,而“無為”又有不能事事為之的意思,進而演變形成了“無措”的詞語。
繁體:
繁體字為「無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不斷的演變,「無措」的古漢字寫法稍有不同,有時用「無所措」等形式來表示。
例句:
1. 在新的環境中,小明感到無措。
2. 面對突發情況,他顯得有些無措。
組詞:
1. 無助:指一個人在困難面前感到無能為力。
2. 迷茫:指對未來或目标感到困惑和無法抉擇。
3. 糾結:指在兩個或多個選擇之間猶豫不決,陷入困境。
近義詞:
1. 困惑
2. 迷失
3. 不知所措
反義詞:
1. 從容
2. 泰然
3. 機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