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臣的意思、五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臣的解釋

(1).五個臣子。隨文所指不同。(1) 舜 五臣。《論語·泰伯》:“ 舜 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何晏 注:“ 孔 曰:‘ 禹 、 稷 、 契 、 臯陶 、 伯益 。’”《舊唐書·韋湊傳》:“然臣又惟 堯 、 舜 ,聖君也,八凱、五臣,良佐也,猶廣聽芻蕘之言者,蓋為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也。”(2) 周文王 五臣。《書·君奭》“惟 文王 ,尚克修和我有 夏 。亦惟有若 虢叔 ,有若 閎夭 ,有若 散宜生 ,有若 泰颠 ,有若 南宮括 ” 孔 傳:“凡五臣佐 文王 為胥附奔走,先後禦侮之任。”(3) 周武王 五臣。《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五臣茲六,八元斯九。” 李善 注:“《呂氏春秋》曰:‘ 武王 之佐五人。’ 高誘 曰:‘ 周公旦 、 召公奭 、 太公望 、 畢公高 、 蘇公忿生 也。’”(4) 晉 文公 五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五臣顯而 重耳 霸。” 李善 注:“五臣, 狐偃 、 趙衰 、 颠頡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晉 廬谌 《贈劉琨》詩:“無覬 狐 趙 ,有與五臣。”(5) 楚威王 五臣: 令尹子文 、 葉公子高 、 莫敖大心 、 棼冒勃蘇 、 蒙穀 。《戰國策·楚策一》:“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緻之。”(6) 南朝 宋 文帝 五臣。《宋書·謝弘微傳》:“ 太祖 即位,﹝ 謝弘微 ﹞為黃門侍郎,與 王華 、 王曇首 、 殷景仁 、 劉湛 等號五臣。”

(2).指注釋《文選》的 唐 代 呂向 、 呂延濟 、 劉良 、 張銑 、 李周翰 。《新唐書·文藝傳中·呂向》:“﹝ 呂向 ﹞嘗以 李善 釋《文選》為繁釀,與 呂延濟 、 劉良 、 張銑 、 李周翰 等更為詁解,時號《五臣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五臣”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五臣”指五位重要的臣子,具體所指隨曆史文獻和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 舜帝時期的五臣
    根據《論語·泰伯》記載,舜帝憑借五位賢臣治理天下,分别是:

    • 禹(治水)
    • 稷(農業)
    • 契(教化)
    • 臯陶(司法)
    • 伯益(山林管理)
      這一說法在《舊唐書·韋湊傳》等文獻中被多次提及,強調其作為“良佐”的典範作用。
  2. 周文王時期的五臣
    《尚書·君奭》記載,周文王曾依靠五位賢臣奠定基業,包括:

    • 虢叔
    • 闳夭
    • 泰颠
    • 散宜生
    • 南宮適
      他們以輔佐文王興周著稱。
  3. 唐代《文選》注釋五臣
    唐開元年間,呂延祚集合五位學者為《昭明文選》作注,即:

    • 呂延濟
    • 劉良
    • 張銑
    • 呂向
    • 李周翰
      合稱“五臣注”,與李善注并列為《文選》兩大注釋體系。
  4. 其他曆史時期的五臣

    • 周武王五臣:據《呂氏春秋》記載,輔佐武王伐纣的五位重臣(具體姓名記載較少)。
    • 晉文公五臣:包括狐偃、趙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助其成就霸業。

二、文化意義

“五臣”作為典故,常被後世用來比喻賢能輔佐的群體,如唐代韋湊以“八凱五臣”谏言帝王廣納谏議。其具體人物雖因文獻而異,但核心均指向君臣協作的治國理想。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部古代典籍及權威詞典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臣

《五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可以拆分為“五”和“臣”兩個部分。

其中,“五”是一個表示數目的數字,表示數量上的意思。

“臣”是一個表示人的身份或角色的字,代表文職官員或君主的屬下。

由此可以推測,《五臣》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擁有五位臣子的君主或者是指統治者身邊的五位重要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五”字的部首是“二”,表示數字“2”。

“臣”字的部首是“臣”,表示“臣子”。

筆畫:《五臣》這個詞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五臣》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曆史典籍,記載着古代帝王統治下的政治制度和權力分配。

在繁體字中,《五臣》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但《五臣》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和現代寫法相同,沒有特殊變化。

例句

1. 古代帝王統治時期,統治者往往會設立五位重要的臣子,這就是所謂的五臣。

2. 春秋時期,君主和他的五臣共同執掌國家大政,為國家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組詞

五子良臣、五臣之地、重臣、忠臣順國、臣民等。

近義詞

五位重臣、五人臣等。

反義詞

無臣、孤臣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