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臣的意思、五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臣的解釋

(1).五個臣子。隨文所指不同。(1) 舜 五臣。《論語·泰伯》:“ 舜 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何晏 注:“ 孔 曰:‘ 禹 、 稷 、 契 、 臯陶 、 伯益 。’”《舊唐書·韋湊傳》:“然臣又惟 堯 、 舜 ,聖君也,八凱、五臣,良佐也,猶廣聽芻蕘之言者,蓋為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也。”(2) 周文王 五臣。《書·君奭》“惟 文王 ,尚克修和我有 夏 。亦惟有若 虢叔 ,有若 閎夭 ,有若 散宜生 ,有若 泰颠 ,有若 南宮括 ” 孔 傳:“凡五臣佐 文王 為胥附奔走,先後禦侮之任。”(3) 周武王 五臣。《文選·王儉〈褚淵碑文〉》:“五臣茲六,八元斯九。” 李善 注:“《呂氏春秋》曰:‘ 武王 之佐五人。’ 高誘 曰:‘ 周公旦 、 召公奭 、 太公望 、 畢公高 、 蘇公忿生 也。’”(4) 晉 文公 五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五臣顯而 重耳 霸。” 李善 注:“五臣, 狐偃 、 趙衰 、 颠頡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晉 廬谌 《贈劉琨》詩:“無覬 狐 趙 ,有與五臣。”(5) 楚威王 五臣: 令尹子文 、 葉公子高 、 莫敖大心 、 棼冒勃蘇 、 蒙穀 。《戰國策·楚策一》:“若君王誠好賢,此五臣者,皆可得而緻之。”(6) 南朝 宋 文帝 五臣。《宋書·謝弘微傳》:“ 太祖 即位,﹝ 謝弘微 ﹞為黃門侍郎,與 王華 、 王曇首 、 殷景仁 、 劉湛 等號五臣。”

(2).指注釋《文選》的 唐 代 呂向 、 呂延濟 、 劉良 、 張銑 、 李周翰 。《新唐書·文藝傳中·呂向》:“﹝ 呂向 ﹞嘗以 李善 釋《文選》為繁釀,與 呂延濟 、 劉良 、 張銑 、 李周翰 等更為詁解,時號《五臣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臣"是漢語詞彙中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可分為兩類解釋:

一、典籍注釋群體 特指唐代開元年間呂延祚組織編撰《五臣注文選》的五位注釋學者,包括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該注本是對南朝蕭統《文選》的重要诠釋,通過訓诂考證與文學評點相結合的方式,成為唐代文學批評的代表性著作。《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其"诠釋體例與李善注互為補充"。

二、曆史賢臣組合 在不同曆史時期,"五臣"常被用作對五位德才兼備官員的集體稱謂。如《舊唐書·玄宗本紀》記載唐玄宗曾将姚崇、宋璟等五位開元名臣并稱為"五臣",表彰其輔政之功。宋代類書《冊府元龜》在"宰輔部"中亦多次使用該稱謂代指賢能官僚群體。

該詞彙的構成遵循漢語數詞縮略規律,"五"為确數詞綴,"臣"指代臣僚身份,整體構成偏正結構名詞。在《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中收錄有兩個義項,分别對應文獻注釋群體與曆史賢臣組合兩種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五臣”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五臣”指五位重要的臣子,具體所指隨曆史文獻和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 舜帝時期的五臣
    根據《論語·泰伯》記載,舜帝憑借五位賢臣治理天下,分别是:

    • 禹(治水)
    • 稷(農業)
    • 契(教化)
    • 臯陶(司法)
    • 伯益(山林管理)
      這一說法在《舊唐書·韋湊傳》等文獻中被多次提及,強調其作為“良佐”的典範作用。
  2. 周文王時期的五臣
    《尚書·君奭》記載,周文王曾依靠五位賢臣奠定基業,包括:

    • 虢叔
    • 闳夭
    • 泰颠
    • 散宜生
    • 南宮適
      他們以輔佐文王興周著稱。
  3. 唐代《文選》注釋五臣
    唐開元年間,呂延祚集合五位學者為《昭明文選》作注,即:

    • 呂延濟
    • 劉良
    • 張銑
    • 呂向
    • 李周翰
      合稱“五臣注”,與李善注并列為《文選》兩大注釋體系。
  4. 其他曆史時期的五臣

    • 周武王五臣:據《呂氏春秋》記載,輔佐武王伐纣的五位重臣(具體姓名記載較少)。
    • 晉文公五臣:包括狐偃、趙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助其成就霸業。

二、文化意義

“五臣”作為典故,常被後世用來比喻賢能輔佐的群體,如唐代韋湊以“八凱五臣”谏言帝王廣納谏議。其具體人物雖因文獻而異,但核心均指向君臣協作的治國理想。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部古代典籍及權威詞典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安石榴百鄽辦報扁桃體炎辨争标繪楚妝璀采定苗蠹耗阇婆婆達防把方巾丑紡織分割包圍隔斷蠱師戶絕绛籠見顔郊送觊奪解批解醒驚痛禁林酒盞集腋為裘爛不收老死魅六服流質镂身鸾枝鎂光免債杪杪眇睨南珠嶭嶭棚琶秦韓棄士裙襦麴糁區脫視同陌路蜀川樹皴兒豎宦炱煤探赜索隱讨小退迹歪點子晩市尾腔文察無韻霞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