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皮帽的俗稱。《醒世姻緣傳》第一回:“三十六兩銀子買了一把貂皮,做了一個昭君卧兔。”
“卧兔”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形容兔子躺在地上缺乏警惕,易被捕獲,比喻敵人或對手因疏忽而容易被制服。
使用場景:多用于競争、對抗類語境,如體育賽事、商業博弈等。
來源:由“卧”(躺下)和“兔”(兔子)組合而成,強調因放松警惕而陷入被動。
基本解釋:明清時期女性流行的一種毛皮頭飾,因形似卧兔得名,兼具保暖與裝飾功能。
特點:
“卧兔”需結合語境區分含義:
《卧兔》是一個成語,意為兔子躺着睡覺。它用來比喻有人不警惕,放松警惕,容易被敵人乘機襲擊或被人欺騙。
拆分部首:卩,兔
拆分筆畫:卧(白、皿、丨、二)兔(八、口、兔)
《卧兔》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版畫列傳》中的故事。據傳,戰國時期有一個武器制造家叫卧薪嘗膽的人,他為了向國君陳勝表達自己立志複國的決心,卧在了國君陳勝的凳子上,但卻沒有引起國君的重視。後來,陳勝被國君廢黜,卧薪嘗膽的人站出來幫助陳勝恢複王位,因此成了國君的親信。這個故事的寓意就是用睡卧的比喻來說明一個人在卧鄉甯靜時,反而失去了機會,被人所利用。
《卧兔》的繁體寫法為「臥兔」。
在古代,「卧兔」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使用卧和兔兩個字來組成。
1.小張對工作毫不留心,真是卧兔之責。
2.他對這個地區的情況一點都不了解,明顯卧兔。
卧床、卧室、卧薪嘗膽、卧冰求鯉、卧虎藏龍等。
不警惕、疏忽大意、掉以輕心、缺乏警覺等。
警惕、警覺、戒備、小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