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蝸髫的意思、蝸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蝸髫的解釋

古代幼童頭上狀如蝸角的小辮。借指兒童。 明 楊慎 《央央謠》:“水無鱗,山無角;鮐背啼,蝸髫哭;蒼天高不聞,赤日烘南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蝸髫”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無收錄,屬于生僻組合詞。從構詞法角度分析,可拆解為“蝸”與“髫”兩個語素進行釋義:

  1. “蝸”的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标注“蝸”指蝸牛,屬軟體動物,頭部有觸角兩對,腹面有扁平的腳,殼呈低圓錐形。在古漢語中,“蝸”可引申為微小、狹窄之義,如“蝸居”形容狹小住所(《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髫”的釋義

    《說文解字》釋“髫”為“小兒垂結也”,即兒童下垂的短發。後特指童年時期,如成語“垂髫之年”代指幼童階段(《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組合詞推測義

    結合二字本義,“蝸髫”或可解作“形似蝸牛觸角的兒童發髻”,屬比喻性文學表達。此用法可見于個别現當代文學作品,如汪曾祺散文曾以“蝸髫”描摹孩童發式形态(《汪曾祺全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但尚未形成規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蝸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示例

明代文人楊慎在《央央謠》中寫道:“蝸髫哭”,用此詞指代啼哭的孩童,展現民間疾苦場景()。

三、發音與書寫

四、文化關聯

該詞屬于古代發式文化範疇,類似“總角”“垂髫”等詞彙,均通過發髻特征指代特定年齡群體,反映中國傳統中對兒童形象的詩意化表達(綜合)。

注:部分文獻存在注音差異,建議優先采用《漢典》标注的wō tiáo 讀音。

别人正在浏覽...

按甲休兵聱牙佶屈阿助扁刷禀賜不那猜三劃五側理單父琴車通觕胪村老緞匹庫飯牛歌返視奮旅咯嚓貢計館詭和固籍孤桐翬翟講坐階官寂靜潰癕括實狼顧相兩聽流照龍皮馬師皇蔑倫悖理麋銜摩肩擊毂牛囤旁剔歕金起打青髯七星燈七月任土三婆生白生魚申酌詩節事始濕透識字班四衢送客宿敵王勃微粒微磬無後為大陷堅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