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緻的意思、文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緻的解釋

(1).指禮樂。《漢書·董仲舒傳》:“今 漢 繼大亂之後,若宜少損 周 之文緻,用 夏 之忠者。”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自 天寳 之後,政治少懈,文緻未優,武剋不剛。”

(2).猶文情;文采。《魏書·崔鴻傳》:“徒竊慕古人立言美意,文緻疏鄙,無一可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顧盼可以驅辭力,欬唾可以窮文緻。”《新唐書·岑文本傳》:“ 文本 奏《藉田》、《三元頌》二篇,文緻華贍。”

(3).謂舞文弄法;緻人于罪。《漢書·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 咎繇 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何則,成練者衆,文緻之罪明也。”《後漢書·陳寵傳》:“其後遂詔有司,絶鉆鑽諸慘酷之科,解妖惡之禁,除文緻之請讞五十餘事,定著於令。” 李賢 注:“文緻,謂前人無罪,文飾緻於法中也。”《新唐書·楊慎矜傳》:“ 韋堅 之獄, 王鉷 等方文緻,而 慎矜 依違不甚力, 鉷 恨之。”《明史·胡濙傳》:“ 王文 惡 林聰 ,文緻其罪,欲殺之。”

粉飾;掩飾。《漢書·叙傳上》:“ 莽 秉政,方欲文緻太平。”《後漢書·賈逵傳論》:“ 桓譚 以不善讖流亡, 鄭興 以遜辭僅免, 賈逵 能附會文緻,最差貴顯。”《新唐書·李義府傳》:“ 義府 方諂事太子,而文緻若讜直者,太子表之,優詔賜帛。”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第此書本名《太玄》,其稱經者, 班氏 文緻之詞。” 清 龔自珍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一》:“賓師乃文緻太平之事, 孔子 之法, 箕子 之法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緻”是一個多義項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禮樂制度
    指禮儀與樂教體系,常用于描述國家文化治理。如《漢書·董仲舒傳》提到“損周之文緻”,即指調整周朝的禮樂制度。

  2. 文采與情緻
    強調文章的辭藻修飾與情感表達。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以“咳唾可以窮文緻”形容文采的精妙。

  3. 法律層面的負面含義

    • 舞文弄法:指通過文字手段羅織罪名,如《後漢書》記載“除文緻之請谳”即廢除此類冤案。
    • 粉飾掩飾:引申為對事實的潤色或掩蓋,如《漢書·路溫舒傳》批評“文緻之罪”。

二、用法與例句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學術讨論中。需注意語境區分其褒貶,如“文采”為褒義,而“舞文弄法”含貶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可參考《漢書》《後漢書》及《文心雕龍》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緻的意思

《文緻》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一個人或事物所表現出的文雅、高雅的氣質和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緻》的拆分部首為“文”和“至”,其中“文”的部首為“文”,筆畫為4;“至”的部首為“至”,筆畫為6。

來源和簡體與繁體

《文緻》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文緻」;在簡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文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根據古文字典《說文解字》,《文緻》的寫法為「文緻」。其中,“文”字的古代寫法為“文”,與現代相似;而“緻”字則是由“至”和“糸”的組合,表示細微的意義。

例句

1. 他的說話态度文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幅畫的構圖和色彩運用展現了一種獨特的文緻。

組詞

文雅、文化、文風、文人、緻敬、緻遠

近義詞

文雅、文氣、文化、文采、高雅、雅緻

反義詞

庸俗、粗鄙、低俗、拙樸、毫無文緻、土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