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ntle] 溫和文雅
态度溫雅
溫雅的少年
(1).溫潤典雅。《漢書·揚雄傳上》:“ 蜀 有 司馬相如 ,作賦甚弘麗溫雅。”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而 子華 筆力豪贍, 公儀 文思溫雅而敏捷,皆勍敵也。” 清 黃宗羲 《朱康流先生墓志銘》:“詞旨清夷,風格溫雅。”
(2).溫和文雅。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司徒九江朱伥》:“ 李統 内省不疚,進對溫雅。”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更舉止輕盈,諸餘裡又稔膩,天生萬般溫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見小童隱映疎竹間,年可十四五,端麗溫雅如靚粧女子。” 朱自清 《背影·哀韋傑三君》:“這一天我正坐在房裡,忽然有敲門的聲音;進來的是一位溫雅的少年。”
“溫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次的解釋和用法:
溫潤典雅
多用于形容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強調含蓄而富有韻味。例如《漢書·揚雄傳上》提到司馬相如的賦“弘麗溫雅”,即指其文風既宏大又典雅。
溫和文雅
形容人的舉止、态度謙和且有修養。如朱自清在《背影》中描述的“溫雅的少年”,即突出人物性格的沉靜與禮貌。
“溫雅”既可指文藝作品的典雅風格,也能形容人的文雅氣質,兼具文學性與生活化表達。其内涵從古至今一脈相承,是漢語中體現修養與美感的重要詞彙。
《溫雅》是一個形容詞,描述一個人或事物溫柔、文雅的特質。
《溫雅》由水部和牙部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3個筆畫。
《溫雅》最早出現于《爾雅》一書中。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溫意指溫和洪亮的聲音,雅則表示文雅美好的氣質。溫雅原指人的音容舉止和儀态端莊溫和。
《溫雅》的繁體字為「溫雅」。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溫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溫婭」、「溫儀」等。
1. 她的舉止溫雅,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2. 這幅畫展現了女子的溫雅之美。
1. 溫和:表示溫柔而和藹。
2. 文雅:表示有修養、彬彬有禮。
3. 柔順:表示性格溫和、服從他人引導。
1. 斯文:表示文雅、有教養。
2. 微妙:表示細膩、文雅。
3. 優雅:表示姿态優美、高雅。
1. 粗魯:表示粗暴、不文雅。
2. 粗俗:表示不文雅、庸俗。
3. 粗糙:表示不細膩、不精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