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武雙全的意思、文武雙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武雙全的解釋

[be well versed in both polite letters and martial arts] 能文又能武,這兩方面的造詣都很深

詳細解釋

猶言文武全才。 元 馬緻遠 《黃粱夢》第一折:“自幼學得文武雙全。”《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二回:“世間那裡有這樣好的一個文武雙全的女人?”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文武雙全,橫是快作元帥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武雙全”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一個人在文才和武藝兩方面都具備卓越才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文”指文才、學識,“武”指武藝、軍事能力,“雙全”即兩者兼備。該詞強調一個人兼具文化修養與實戰技能,體現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舊唐書·李光弼傳》:“蘊孫、吳之略,有文武之才。” 這裡的“孫、吳”分别指春秋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孫武和吳起,凸顯了文武并重的傳統價值觀。

  3. 用法與語境

    • 褒義用法:多用于贊美他人能力全面,如《三國演義》中形容姜維“文武雙全,智勇足備”。
    • 適用範圍:既可用于曆史人物(如将領、文臣),也可形容現代人的多面才能。

延伸信息


例句參考

  1. 古典文學:
    “此人姓姜,名維,字伯約……文武雙全,智勇足備。”(《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
  2. 現代用法:
    “他不僅是學術專家,還精通格鬥術,堪稱文武雙全。”

如需更多例句或相關成語,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武雙全》的意思

《文武雙全》是一個成語,意指一個人既有文化修養,又有武藝才能,全面發展并且技藝出衆。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既有學問,又有勇武的才能。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文武雙全》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文”和“武”,其中“文”字的部首是“文”字旁,筆畫數為4;“武”字的部首是“止”字旁,筆畫數為8。

來源

《文武雙全》這個成語來源于明代李時中的《雜考》:“文說武功,武功文說。”後來被廣泛引用,成為人們稱贊全面發展、才能卓越的人的成語。

繁體字

《文武雙全》的繁體字為「文武雙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文武雙全」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的「文」字在古代寫作「文殳」,「武」字在古代寫作「烏蜀」。

例句

他不僅有紮實的學問,還擅長武術,可以說是真正的《文武雙全》。

組詞

文人武士、文武之道

近義詞

才學出衆、博學多才、文才武藝兼備

反義詞

文弱書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