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穩審的意思、穩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穩審的解釋

(1).穩妥安詳。 宋 沉端節 《西江月》詞:“幸自心腸穩審,怎禁眼腦迷奚。”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事不要做到十分》:“ 韓稚圭 教一門生雲:‘穩審著!大事将做小事做,小事将做大事看。’”

(2).猶詳察。《舊唐書·食貨志上》:“ 開元 中,有禦史 宇文融 獻策,括籍外剩田、色役僞濫及逃戶,許歸首,免五年征賦。每丁量稅一千五百錢。置攝禦史分路檢括穩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穩審"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構詞語素拆解分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雖未單獨收錄該詞條,但根據漢語構詞規律,"穩"指穩妥、安定(如《說文解字》釋"穩"為"蹂榖聚也",後引申為安定);"審"含審慎、周密之義(《玉篇》注"審,詳也"),二者組合形成"穩妥審慎"的疊加義項。

從曆時語言學視角考察,該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文獻,《醒世姻緣傳》第五十回載有:"凡事要穩審,不可輕舉妄動",此處作形容詞使用,強調行事作風的謹慎可靠。清代《紅樓夢》脂硯齋批注中亦見"行事穩審"的用例,印證其在近代白話中的使用傳承。

現代漢語語境中,該詞主要應用于兩個維度:

  1. 行為方式:指處理事務時兼具穩妥性與審慎性,如"項目決策須穩審推進"
  2. 性格特征:形容人持重周詳的品性,常見于人物評述,如"他素來行事穩審"

在近義詞辨析方面,與"謹慎"相比,"穩審"更強調穩定狀态與審察過程的統一;相較于"持重",則突出決策前的周密考量。據《漢語近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9),這三個詞構成"謹慎→持重→穩審"的語義強度遞增序列。

當前語言實踐中,"穩審"多出現于公文書函及學術論述,例如《行政管理學報》2023年第4期載文強調:"公共政策制定應建立穩審的評估機制",該用法既保留古漢語凝練特質,又賦予現代管理學的專業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穩審”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ěn shěn,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穩妥安詳
    指人的态度或行為穩重、從容不迫。例如宋代沈端節《西江月》詞中提到:“幸自心腸穩審,怎禁眼腦迷奚。”表示心性沉穩卻能克制浮躁()。

  2. 詳察、周密審視
    強調細緻周密的審查或觀察。如《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唐代宇文融在推行政策時“分路檢括穩審”,指對戶籍、賦稅等問題進行詳查()。

二、古籍用例與延伸

三、現代應用

如今“穩審”多用于形容人行事穩妥或機構決策慎重,例如:“他做事穩審,值得信賴。”亦可指對複雜問題的周密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組詞示例,可參考相關文獻或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屈寶貝蛋拔軸法變羽殘本草茆插班鬯罔躔探辭活村姑鬥獻恩盼煩酲反掖風月常新改秩稈子詭辨聒聒兒箍圍橫河劃子鴻疎哄堂皇波賄賂并行昏戆火藏呼圖克圖鏡清經體贊元看風駛船康樂孔宣父曠蕪老邁淪伏秘府目睛牛革仆馬前赴後繼禽犢跫步缺政僧騰客上炕善男善女升堂拜母省憶視肉唰唰水宿風餐撕裂潭澗天族尉官無限大詳案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