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紙的别名。 宋 陶穀 《清異錄·藏鋒都尉》:“ 薛濤 走筆作四友贊,其略曰: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黯黯,入文畝以休休。”按,四句分别指硯、筆、墨、紙。
“文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文畝(拼音:wén mǔ)指紙的别名。這一用法源自宋代陶穀《清異錄·藏鋒都尉》中薛濤的詩句:“磨潤色先生之腹,濡藏鋒都尉之頭,引書媒而黯黯,入文畝以休休。”詩中四句分别對應硯、筆、墨、紙,其中“文畝”即代指紙。
部分資料提到,“文畝”可比喻内容深奧、信息豐富的文章或作品,如同廣闊的田地般需要深入探究。但此用法較為主觀,常見于文學性描述,而非權威詞典的收錄内容。
如需進一步了解“畝”作為計量單位的具體含義,可參考中的詳細解釋。
《文畝》指的是一種用于征收和計算土地租稅的單位。畝是古代對土地面積的計量單位,而文則代表着租稅或財産。
《文畝》分為兩個部分,其中:文的部首為文字旁,畝的部首為亅字旁。文畝的總筆畫數為13畫。
《文畝》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租稅制度,并在秦漢時期得到進一步規範化。在繁體字中,文畝分别為「文」和「畝」。
在古時候,文的寫法稍有不同,形狀更為古樸。畝的寫法則相對穩定,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同。
1. 農民每年需要交納一定數量的文畝作為土地租稅。
2. 根據土地面積,我們将你的農田分為十畝十文。
組詞:文畝種、文畝法、文畝率、畝産、畝稅
近義詞:田畝、田組、地畝
反義詞:公畝、市畝、國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