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黾勉,努力。《論語·述而》:“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明 楊慎 《升庵經說·文莫解》:“《晉書》 欒肇 《論語駁》曰:‘ 燕 齊 謂勉強為文莫。’ 陳騤 《雜識》雲:‘《方言》侔莫,強也。凡勞而勉,若雲弩力者,謂之侔莫。’” 章炳麟 《社會通诠商兌》:“若雲以會盟馳説相勵,無軍事之實用者,此固吾黨所當文莫,抑使今日而有雄桀材武之士若 洪秀全 者出,吾知必無 曾 胡 之寇已。”
“文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分析:
努力、勉力
該詞最早見于《論語·述而》:“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此處“文莫”指在文獻學習或實踐中的努力态度。明代楊慎在《升庵經說》中也提到,“文莫”在燕齊方言中意為“勉強”或“努力”。
文采高雅、才情出衆
部分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形容文采出衆的人或作品,多用于褒義場景,如稱贊文學、藝術領域的才華。例如:“文莫之士”指才情卓越的文人。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語》原文及楊慎《升庵經說》等古籍。
《文莫》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無字之文”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文字或文章簡練、深奧無比,沒有多餘的修飾和廢話。
《文莫》的拆分部首為“文”和“艸”,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文”的部首是“文”,是由4畫組成的,“艸”的部首是“艹”,是由3畫組成的。
《文莫》一詞源自古代經書《論語·公冶長》:“楚文王問于文祖曰:‘有詩乎?’文莫對曰:‘有之,詩曰:無疆之人,維民之饑;是詩也。’”這句話意味着詩歌能夠表達博大精深的意境,沒有邊界來限制它。後來,人們将此用來形容寫作精煉無華,開創了“文莫”這一詞。
在繁體字中,“文莫”是“文莫”。
在古代,漢字的筆畫和結構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記載,古時候的“文”字像一團火焰,由兩個火字組成,表示熱情洋溢的意思。而“莫”字則是由草字旁和目字旁組成,表示草木茂盛的樣子。
1. 他的文章簡潔而有力,真是一篇《文莫》的佳作。
2. 這位作家以少字數寫出了非常有啟發性的故事,真是一位高手,擅長《文莫》之道。
1. 修文莫飾:指文章修辭簡潔,不加廢話。
2. 文無莫細:指文章細緻入微,沒有任何疏漏。
簡潔、概括、扼要、精煉
冗長、羅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