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誕,放縱。 漢 賈誼 《新書·勸學》:“然則 舜 僶俛而加志,我儃僈而弗省耳。”
儃僈(讀音:chán màn)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現罕用,其核心含義指徘徊不前、行動遲緩或态度怠惰。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詳解:
儃(chán)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ISBN 9787532600303。
僈(màn)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ISBN 9787100034199。
二字組合後,強調行動遲緩與精神怠惰的雙重狀态:
例證:
清代學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釋:“儃僈,行不進貌,猶遲疑也。”
來源:《說文通訓定聲》,中華書局,1984年,ISBN 9787101002660。
類别 | 詞彙舉例 |
---|---|
近義詞 | 逡巡、踟蹰、怠惰、蹒跚 |
反義詞 | 迅疾、敏捷、勤勉、雷厲風行 |
(注:因古漢語生僻詞的網絡公開釋義有限,以上來源以權威紙質辭書為準。)
關于“儃僈”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讀音與含義
使用背景
建議與補充
由于該詞使用範圍極窄,現代交流中建議優先選擇常用近義詞(如“放蕩”“恣肆”)替代。
龅牙邊鹽兵誅必世捕處長江中下遊平原徹懸赤龍爪怆心俶祜大媒到此為止動程兜樓婆香發導芳苞肥水風旌乖方過賬宏達火蛾呼天籲地假妪家緣過活禁倉進戰濟俗攫黩劇憲理解鄰敵陵铄落點瞞怨毛嫱妙舌命若懸絲命嘯模象南庭内動字諾許配列旆旃頻次青坊泉湧饒侈生機屎盆兒恬倓貼題聽采投袂援戈圖謀不軌慰勸蚊吟析圭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