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風聲即起響應。 宋 陳亮 《祭趙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聞風而起。” 明 方孝孺 《喜友堂銘》:“先生之喜,不私諸己,将令吾徒,聞風而起。”《“五四”愛******動資料·罷市之實狀》:“聞外人所僱華役,亦将聞風而起。”亦作“ 聞風而興 ”。 明 李贽 《讀史彙·儲瓘》:“後 泰州 有 心齋先生 ,其聞風而興者歟!”
“聞風而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3、4)。
《聞風而起》這個詞是指聽到風聲後立即行動起來的意思。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包括「聞」、「風」和「而起」三個部分。
首先,「聞」是由「門」和「耳」兩個部首構成的,意為聽到、察覺。它的筆畫數是8畫。
其次,「風」是由「風」部首本身構成的,意為風。它的筆畫數是4畫。
最後,「而起」是由「而」和「起」兩個部分組成的,表示動作的起始。其中「而」的部首是「而」,意為連詞;「起」的部首是「起」,意為起始。它們分别有2畫和10畫。
《聞風而起》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一書中的一句話:“君子聞道必行之,舉措聞風而起。”意思是說君子聽到道德的教誨,就會立即行動起來。後來,這個成語演變成了表示對某種消息或情報的敏感反應,以及迅速采取行動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聞風而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聞風而起」的字形略有不同。例如,「聞」的古字形為「聞」,「風」的古字形為「風」,「而起」的古字形為「而起」。
以下是一些使用「聞風而起」的例句:
1. 他是個聰明的領導,一聞風就知道該如何應對。
2. 這個團隊能夠在市場變化時聞風而起,迅速做出應對。
3. 記者們聞風而起,立即前往事發現場采訪。
與「聞風而起」相關的組詞有「聞風而動」、「聞風喪膽」等。近義詞包括「聞風喪膽」、「聞風而動」等,反義詞則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