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胡人神仙名。生自上古,長生不死,能歌善舞,又善弄鳳凰獅子。 南朝 梁 周捨 《上雲樂》歌其事。 唐 李白 有拟作,中有“大道是 文康 之嚴父,元氣乃 文康 之老親”句。參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八·上雲樂》。
(2).樂名。又名《禮畢》。因扮演 晉 庾亮 , 亮 谥 文康 ,故名。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書證》:“或問:‘俗名傀儡子為 郭秃 ,有故實乎?’答曰:‘《風俗通》雲:‘諸 郭 皆諱秃。’當是前代人有姓 郭 而病秃者,滑稽戯調,故後人為其像,呼為 郭秃 ,猶《文康》像 庾亮 耳。’”《隋書·音樂志下》:“《禮畢》者,本出自 晉 太尉 庾亮 家, 亮 卒,其伎追思 亮 ,因假為其面,執翳以舞,像其容,取其諡以號之,謂之《文康樂》。”
“文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胡人神仙名
傳說中上古時期的胡人神仙,能歌善舞,擅長操控鳳凰與獅子。南朝梁代周捨在《上雲樂》中記載其事迹,唐代李白在詩作中亦有引用,如“大道是文康之嚴父,元氣乃文康之老親”。
樂名(《禮畢》)
古代樂舞名稱,因扮演東晉名臣庾亮(谥號“文康”)而得名。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提到其與傀儡戲的關聯。
“文康”常用于姓名,包含以下内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名字案例,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
文康,是一個漢字詞,通常表示文化的康泰、興旺。它代表着社會、國家或個人的繁榮和發展。在現代漢語中,文康一詞通常與文化繁榮、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和人民精神生活的提升有關。
文康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文(wén)和康(kāng)。
文(wén)的部首是“文”,總筆畫數為4。
康(kāng)的部首是“廣”,總筆畫數為5。
文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孟子·告子上》中就出現了“學文康乎”這樣的詞句,意思是指學習文化的興旺發達。
文康的繁體字為「文康」,和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文”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而“康”字的寫法則有所差異。
1. 一國之文康富強,必須以教育為基礎。
2. 這個城市的文康水平非常高,有許多藝術活動。
3. 公司注重員工的文康發展,提供各種培訓機會。
1. 文藝:指文學和藝術的結合。
2. 文化:指社會各方面的人文知識和成就。
3. 康樂:指舒適和快樂的狀态。
1. 文明:表示社會或個人有高度發展的精神和道德素質。
2. 興旺:指事物蓬勃發展、繁榮興盛。
1. 衰退:指事物逐漸減弱或走向衰落。
2. 落後:指相對于他人或時代而言,發展程度較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