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at]∶一個指定的或經常坐的座位
火爐旁的一個位子
(2) [place]∶人所占據的地方
(3) [position]∶名位;職位
(1).名位;職位。《元朝秘史》卷六:“ 成吉思 説:‘若果有顔色,教尋去,尋得來時,肯将你位子讓與麼?’” 茅盾 《小巫》:“聽少爺說, 菱姐 方才知道老爺的‘團董’位子已經由姑爺接手。”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他的請求太出人意外了,因為他現在占的位子太好了。‘公司經理’--上有局長,下有廠長,能進能退,可攻可守。”
(2).所占據的地方、座位。 茅盾 《送考》:“剛巧這位帶着吃奶的嬰兒的少婦左近有空位子, 陳太太 走去坐了。”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位子”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理解:
“位子”主要指人所占據的具體位置或抽象職位,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位”字本義為官吏在朝廷站立的位置(會意字,從“人”立),後引申為官職、場所等(、2、3)。例如《周禮》中“掌外朝之位”即指官員站位。
在中文語境中,“位子”常隱含身份與秩序的象征。如龍應台在散文中描述家庭聚餐時,“一樣的位子”體現傳統長幼秩序()。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11等來源。
《位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個地方或位置。拆分部首為人字旁和土字旁,分别為亻和土。拆分後的筆畫數為4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比較繁複。《位子》這個詞使用的古代寫法為「位」和「子」。其中「位」表示位置,「子」表示小的意思。
以下是《位子》的一些例句:
1. 我在教室的前排位子。
2. 這個位子很適合觀賞風景。
3. 他在公司裡擔任着重要的職位。
《位子》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位置:表示某個地方或空間中的具體位置。
2. 座位:表示供人坐的地方。
3. 卧位:表示睡覺時的姿勢或位置。
與《位子》近義的詞語有:
1. 地方:表示某個地點或區域。
2. 處所:表示某個可以容納人的地方。
與《位子》反義的詞語有:
1. 沒地方:表示沒有合適的地點或位置。
2. 飄蕩:表示沒有固定的位置或地點。
總結來說,《位子》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個地方或位置。它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和土字旁,筆畫數為4畫。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在句子中,可以用來描述具體的位置,比如教室的前排位子或者風景觀賞的位置等。此外,它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具有一定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