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拙劣。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雜藝》:“ 北朝 喪亂之餘,書迹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 江 南。”
“猥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ěi zhuō,其核心含義為拙劣,多用于形容事物或行為的粗劣、低劣。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顔之推的《顔氏家訓·雜藝》,原文提到:
“北朝喪亂之餘,書迹鄙陋,加以專輒造字,猥拙甚於江南。”
意為:北朝經曆戰亂後,書寫潦草粗鄙,且隨意造字,導緻文字比江南地區更加拙劣。
此處“猥拙”既指書法的低劣,也暗含對文化衰落的批評。
現代漢語中,“猥拙”使用頻率較低,屬于書面語或古語殘留,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作品中,形容技藝、文字、行為等的拙劣或不精。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顔氏家訓》相關章節或漢語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釋義。
《猥拙》是一個中性詞,常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言談或外貌顯得不協調或不雅觀的狀态。這個詞的含義往往帶有一種輕蔑或嘲笑的意味。
《猥拙》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犬部(犭),右邊為丑部(丑)。 它的總筆畫數為11 筆。
《猥拙》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可以追溯到《莊子·人間》一文。繁體字為「猥拙」,沒有明顯的偏旁部首區分變化。
在古代,「猥拙」兩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化地區,可能存在一些變體。但總體來說,這兩個字的基本形狀沒有太大變化。
1. 他的舉止猥拙,舉止丑陋得讓人不忍直視。
2. 這個表演者試圖模仿時尚而結果卻顯得猥拙可笑。
3. 她穿着一身猥拙的衣服,毫無風度可言。
猥談、拙劣、丑陋、猥亵、拙計、猥亵等
拙劣、丑陋、低級、下賤、庸俗
優雅、得體、大方、端莊、典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