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ighty]∶威力強大,有氣勢
威武雄壯
(2) [impetus]∶聲勢
以助威武
(3) [might]∶權勢壓力
威武不能屈
(1).權勢。 清 納蘭性德 《拟盧子諒時興》詩:“努力崇明義,豈為威武屈。”參見“ 威武不屈 ”。
(2).軍威;武力。《漢書·西域傳下·車師國》:“詔遣 長羅侯 将 張掖 、 酒泉 騎出 車師 北千餘裡,揚威武 車師 旁。”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汝水》:“﹝ 王莽 ﹞又驅諸獷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 唐 元稹 《代谕淮西書》:“ 盧從史 内藴私邪,外張威武,熒惑天聽,逗留王師。” 明 高啟 《幹将墓》詩:“始知服諸侯,威武不及仁。”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五章第三節:“以為專用威武,就可使 宋 人屈服,這是空話,不切實用。”
(3).勇壯;有威風或氣派。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願階下選将帥中威武有謀、敦龐多福、克荷功名者,授宸算,付鋭兵,俾往征之。”《紅樓夢》第四十回:“人人都説‘大家子住大房’。昨兒見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櫃、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 周而複 《*********大夫》一:“ 白大夫 看到村邊歡迎他的行列,那麼有秩序,那麼威武。”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威武漢語 快速查詢。
“威武”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整理而成:
一、基本含義
權勢與武力
指政治權力或軍事威懾力,如《孟子》經典名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的用法,強調面對強權時的堅定立場。
威風勇健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威嚴、雄壯的氣質,如“威武的大漢”“玉米稈像威武的戰士”等比喻。
二、古代文獻中的延伸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完整出處,可查看相關詞典網頁來源。
“威武”一詞出自于漢語,通常用來形容強大、威嚴、雄壯的意思。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具有威勢、威力,在面臨困難和挑戰時能夠展現出強大的氣勢和能力。
拆分“威武”這個詞的部首是“威”,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是“9”和“4”。
“威武”源于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關雎》:“威武不及汝”。内容指周公的儀容威嚴,自身并不敢自傲。在繁體字中,威武分别為「威」、「武」。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威武可以寫作「威烏」或「威神」。
1. 他英勇的形象令人感受到他威武的氣勢。
2. 這座雄偉的城堡給人一種威武的印象。
組詞:威風、威力、武士、威嚴。
近義詞:威嚴、威風、雄偉。
反義詞:懦弱、軟弱、膽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