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a yes-man] 表示同意的應答聲
語本《韓非子·八奸》:“優笑侏儒,左右近習,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諾諾,先意承旨,觀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後因以“唯唯諾諾”謂卑恭順從。《醒世恒言·三孝廉讓戶立高名》:“他思念父母面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唯唯諾諾,并不違拗。” 魯迅 《且介亭雜文·從孩子的照相說起》:“低眉順眼,唯唯諾諾,才算一個好孩子,名之曰‘有趣’。”
“唯唯諾諾”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一味順從他人意見,缺乏主見,常用于貶義。以下為詳細解析:
該詞指毫無原則地附和他人,表現為恭順聽從、不敢反駁的态度。例如下屬對上級過度順從,或缺乏自信者盲目聽從他人決策時可用此詞。
字義解析
演變過程
唐代孔穎達注解《禮記》時強調,“唯”的急促語氣反映了對尊長的敬畏态度,後逐漸演變為無原則附象征。
類别 | 詞彙舉例 |
---|---|
近義詞 | 唯命是從、俯首帖耳 |
反義詞 | 強頭倔腦、特立獨行 |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禮記》《韓非子》等典籍。
《唯唯諾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言行謙恭、唯唯諾諾,缺乏主見和個性,常常隨聲附和别人的意見。
《唯唯諾諾》由“口”、“言”、“走”、“讠”、“口”五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4畫。
《唯唯諾諾》最早來自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唯唯諾諾的人受人欺負的故事。
《唯唯諾諾》的繁體字為「唯唯諾諾」。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唯字可以寫作「隹」,諾字可以寫作「若」。
他在公司總是唯唯諾諾,從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唯唯諾諾的、唯唯諾諾地。
唯命是從、巴結。
堅持己見、直言不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