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陽之情”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渭陽之情指甥舅之間的深厚情誼,源自秦康公送别舅父重耳(晉文公)的典故。其中“渭陽”指渭水北岸,代表送别地點,後成為親情象征。
《詩經·秦風·渭陽》
詩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陽”直接記載了秦康公(嬴罃)在渭水北岸送别舅父重耳的場景。當時重耳流亡至秦國,秦穆公助其返晉奪位,康公以儲君身份相送,表達甥舅情誼。
《後漢書·馬援傳》
東漢光武帝引用“以慰朕渭陽之情”,借典故表達對親屬的關懷,進一步強化成語的文化内涵。
唐代陳子昂《為蘇令本與岑内史書》中“渭陽之情,實多荷戴”,即以典故表達對舅氏恩情的感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渭陽之情》是一個成語,它包含了豐富的意義和文化内涵。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渭陽之情》是指對故國、家鄉、親人和愛情等的深深眷戀之情。它表達了對故土濃濃的感情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同時也帶有對離别和分離的思念之情。
《渭陽之情》是一個四字成語,拆分部首分别是:“氵”、“陽”,共有13個筆畫。
《渭陽之情》最早出自《左傳·成公十四年》,原意是指對于渭陽地區的深切懷念和情感表達。渭陽是指古代中國的都城長安,因為渭水流經城南而得名。
《渭陽之情》的繁體字為「渭陽之情」。
在古代寫法中,「渭陽之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能表達同樣的意思。
他的《渭陽之情》一直流淌在他的詩歌中。
渭陽、情感、懷念、故土、家鄉
鄉愁、故國之情、懷舊之情
無情、漠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