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未芽 ”。
“未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同“未芽”
“未牙”與“未芽”為互通詞,表示事物尚未萌發或處于未成熟狀态。例如:晉代江統《函谷關賦》中用“未芽”比喻隱患尚未顯現,唐代韓愈詩句“陰泉氣未牙”則形容自然現象未完全形成。
引申比喻
該詞常用于比喻計劃、項目或人的能力尚不完善,如“這個方案仍處于未牙階段,需進一步優化”。
需注意與閩南傳統節日“尾牙”(商家年終祭祀活動)區分,二者僅字形相近,意義無關。
“未牙”核心含義為事物未成熟或未萌發,既可描述自然現象(如植物未發芽),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計劃未完善)。其用法兼具古文韻味和現代比喻功能,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未牙是一個常見的漢字,拆分為“未”和“牙”兩個部分。未字是由“木”和“未”構成,表示樹木的枝幹;牙字是由“齒”和“牙”構成,表示牙齒。未牙的意思是指比喻樹木的枝葉或牙齒松動。
未牙的部首是木。未牙總共由9畫組成,其中“未”部部分4畫,“牙”部部分5畫。
未牙一詞源于《詩經·小雅·西伯》中的一句詩:“伐檀未栉,六月越寝。”這句詩形容樹木的枝幹還未修整整齊,同時也描繪了夏季人們因炎熱難以入睡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未牙被寫作“未齒”,仍然保留了“木”和“牙”的構成。
在古代,未牙的字形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未牙的字形是由“未”和“左耳”組成的。古時候的寫法強調了未牙表示樹枝的含義。
1. 樹上的未牙搖搖欲墜,需要及時修剪。
2. 奶牛的未牙松動了,需要找獸醫處理。
未牙的組詞有:樹未牙、松未牙等。
未牙的近義詞有:樹枝松動、牙齒松動。
未牙的反義詞是:穩固、堅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