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威懾的意思、威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威懾的解釋

[deterrence;terrorize with military force] 用武力、威勢使恐懼

官方會議贊同核威懾概念

詳細解釋

亦作“ 威讋 ”。以聲勢或威力使之恐懼屈服。 漢 張衡 《西京賦》:“威懾兕虎,莫之敢伉。” 晉 郭璞 《開明》詩:“開明天獸,禀茲食6*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視 崑山 ,威懾百靈。”《梁書·武帝紀上》:“若功業克建,威讋四海,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唐 元稹 《論教本書》:“ 趙高 之威懾天下,而 胡亥 已自幽於深宮矣。” 峻青 《秋色賦·故鄉雜記》:“站在他面前的一些又高又大的敵人,竟被這滿身血迹又瘦又小的孩子底一雙冒着火花的眼神威懾住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威懾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威懾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wēi shè
詞性:動詞
結構:半包圍(“威”)+左右(“懾”)
含義:指通過武力或聲勢使對方感到恐懼、屈服。在軍事戰略中,特指以壓倒性實力威脅對手,達到阻止其行動的目的。


二、軍事戰略應用

威懾不僅是傳統軍事理論,也是現代戰争中的重要戰術,例如:

  1. 核威懾:通過展示核打擊能力遏制潛在攻擊。
  2. 信息化威懾:如科索沃戰争和伊拉克戰争中,美國利用精确打擊形成心理壓制,迫使對手妥協。

三、古文與曆史用例

  1. 漢·張衡《西京賦》:“威懾兕虎,莫之敢伉”,描述以威勢震懾猛獸。
  2. 晉·郭璞《開明》詩:“威懾百靈”,強調以武力震懾萬物。

四、現代用法與示例


五、補充說明

威懾需依賴實際實力,否則易流于虛張聲勢。其有效性建立在“可信的報複能力”與“明确傳達威脅”基礎上。

如需進一步擴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軍事理論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威懾的意思

威懾是一個動詞,意指通過吓唬、引起恐懼或制造壓力來迫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通過展示實力和威脅來制止或防止某種行為。威懾是一種戰略手段,常用于國際關系、軍事、政治等領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威懾的部首是"女",筆畫數為15畫。由于部首沒有拆分出來具體的意義,所以部首女并沒有相關的含義。

來源與繁體

威懾一詞源于中文詞彙,古時所用的漢字寫作"威懾"。如今繁體中文中,威懾仍然保留着字形上更加繁複的寫法:"威嚴懾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威懾一詞在古時候的字形變化較大,曾寫作"威震"或"威吓"。這些文字的含義與威懾相同,字形上略有差異。

例句

1. 政府公開威懾恐怖分子,以确保公衆的安全。

2. 這個國家通過軍事力量威懾鄰國的侵略行為。

組詞

1. 威懾力量

2. 威懾政策

3. 威懾手段

近義詞

1. 威壓

2. 威吓

3. 威力

反義詞

1. 安撫

2. 勸說

3. 激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