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功敗垂成。語本《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北齊書·神武帝紀下》:“為山止簣,相為惜之。”
“為山止篑”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釋義
比喻功敗垂成,即在即将成功時因放棄而失敗。該成語強調堅持的重要性,警示人們不可半途而廢。
2. 出處
源自《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意為堆土成山時,若差最後一筐土而停止,則前功盡棄。
3. 結構與用法
4. 近義詞
“功敗垂成”“功虧一篑”均表示接近成功時失敗,但“功虧一篑”更強調“隻差最後一步”。
5. 例句
《北齊書·神武帝紀》中曾用:“為山止篑,相為惜之。” 表達對未能堅持到底的惋惜。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語》原文及《北齊書》相關章節。
《為山止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以山作堰,制止洪水,比喻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為山止篑》的拆分部首是“屍”和“竹”,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3畫和6畫。
《為山止篑》出自《淮南子·世祖通訓訓诂》。這個成語的意義來源于漢代大儒劉安的學說,他在《淮南子》中提出了覆舟之教的理論,認為修治大道不宜緻力于細枝末節的感化,而應當立足于制止禍亂,治理乾坤,以此比喻治理國家的根本方法。
《為山止篑》的繁體字是「為山止篏」。
根據曆史資料,古時候《為山止篑》的漢字寫作「爲山止㑒」,㑒是篑的古體字。
1. 必須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才能真正實現為山止篑。
2. 他是這個項目的核心,是為山止篑的關鍵。
- 解決問題:為山止篑
- 尋求根本:尋根究底
- 解決困難:化險為夷
- 治理國家:安邦定國
- 制止亂象:止暴制亂
- 除根結底
- 根治
- 徹底解決
- 力圖鏟除
- 無本之木
- 敷衍塞責
- 片面解決
- 應付了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