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終日為之而猶恐不足。《書·泰誓中》:“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梁書·安成王秀傳》:“兩 韓 之孝友純深, 庾 郭 之形骸枯槁,或橡飯菁羹,惟日不足,或葭牆艾席,樂在其中。”
“惟日不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éi rì bù zú,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惟”意為“隻”,“足”意為“夠”。成語字面指“隻覺時日不夠”,形容對某事的投入或時間的緊迫感,常帶有感歎時光飛逝的意味。
源自《尚書·泰誓中》:“我聞吉人為善惟日不足,兇人為不善亦惟日不足。”
現多用于表達對時間不足的感慨,或形容專注于某事而不知疲倦,如“他鑽研學問,惟日不足”。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負面行為(如沉迷惡習)的表述。
該成語通過對比善惡行為對時間的感知,既傳遞了珍惜光陰的積極态度,也隱含了對虛度光陰的警示,具有哲理深度。
《惟日不足》是一個成語,意指時間太短,用來形容時間緊迫、不夠用的情況。它暗示人們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要珍惜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惟日不足》由三個漢字組成,其拆分部首為“心”、“日”和“足”。其中,“心”是“忄”的簡化形,表示心思;“日”表示時間;“足”表示不夠。
總筆畫數為15筆。
《惟日不足》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左傳》是戰國時期魯國左丘明所撰寫的一部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曆史事件。
在繁體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惟日不足」。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種稱為「篆書」的字體形式,這種字體在中國古代常用于銘文、刻石等地方。《惟日不足》在篆書中的樣式為:
1. 他的工作任務很多,時間總是惟日不足。
2. 在備考期間,我每天都感到惟日不足,希望時間能夠慢一點。
1. 惟快不破:隻有快速,才能完成任務。
2. 日昃不食:形容工作努力,忘記了進食。
3. 不足為訓:表示不值得教訓。
1. 時日緊迫
2. 時間匆忙
3. 日子有限
1. 日子充裕
2. 時間充足
3. 寬裕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