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撫慰哀憐。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太尉沛國劉矩》:“太尉 徐防 、太傅 桓焉 二公,嘉其孝敬,慰愍契闊,為之先後, 叔遼 由此辟公府博士。”
“慰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èi mǐn,意為撫慰哀憐,常用于表達對他人遭遇的同情與安慰。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詞構成
釋義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應劭的《風俗通》,描述劉矩因孝行被官員“慰愍契闊”,後獲舉薦。
核心含義:在對方經曆困苦或離别時,給予情感上的關懷與寬慰。
用法示例
總結
“慰愍”屬于書面化表達,常見于文學或正式文本,近義表述如“撫恤”“體恤”,反義則接近“漠視”。需注意“愍”為古字,現代多用“憫”替代,但“慰愍”作為固定搭配保留原寫法。
《慰愍》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安慰、同情、憐憫他人之意。它主要用于描述對他人困境感到心痛、同情并盡力給予安慰的情感。
根據《康熙字典》,《慰愍》的部首是心,拆分為兩個部分:心和左右兩個丨。它共有12個筆畫。
《慰愍》最早出現在《周易·乾卦》中,是指寬慰和同情。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慰」和「愍」。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規範寫法。而《慰愍》的古代寫法為「慰」是由「尾」和「壬」組成,「愍」是由「忄」和「敏」組成。
1. 看到那個流浪漢,我不禁感到内心深處有種慰愍之情。
2. 在她遭受了失戀的痛苦後,朋友們紛紛前來慰愍她,給予她備受鼓舞。
慰藉、慰問、安慰、憐憫
同情、憐憫、同病相憐、同情心
冷漠、無動于衷、忽視、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