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pirited] 精神不振;委靡
亦作“骪靡”。委靡。 漢 王逸 《九思·憫上》:“衆多兮阿媚,骪靡兮成俗。”原注:“委靡,面柔也。骪,一作委。”參見“ 委靡 ”。
關于“骫靡”一詞,經核查發現該詞在現有權威辭書中未見收錄,可能存在以下三種情況:
一、字形相近詞的誤寫 根據搜索結果中出現的形近詞推測:
二、詞素組合分析 若按字面拆分解釋:
三、建議核對方向
建議提供更多語境或核對原始文獻用字,以便精準釋義。
《骫靡》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頹廢、衰敗、不振作”,形容人或事物失去生機、精力衰竭的狀态。
《骫靡》是由骨部和靡部組成的,骨部表示與骨有關的事物,靡部表示頹廢或亵渎不敬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為18。
《骫靡》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東漢末年的許慎所編纂的字典。它是古代文人根據字形、字義等方面的特點來歸納和解釋漢字的一種工具書。
《骫靡》的繁體字是「骫靡」,字形形似石頭搖晃的樣子。
古代對《骫靡》的寫法并不一緻,一種常見的寫法是「欈靡」,另一種是「欈弭」。
1. 他因長時間工作過度而感到疲憊不堪,整個人變得骫靡不振。
2. 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遇到了很多困難,陷入了一片骫靡的局面。
1. 骫靡不振
2. 骫靡狀态
3. 骫靡局面
1. 頹廢
2. 衰敗
3. 衰弱
1. 振奮
2. 興盛
3. 活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