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聳的枯木。
危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危”與“臬”的本義及引申義進行考釋。以下為詳細解釋:
高峻危險
“危”本義指高處,《說文解字》釋為“在高而懼也”,引申為陡峭、不穩定;“臬”原指箭靶(《說文·木部》:“射準的也”),後衍生出“标準”“法度”義。二者結合後,“危臬”可形容地勢高聳險峻,如清代典籍《骈字類編》引文獻描述山崖“危臬不可攀援”。
準則與戒懼
在抽象層面,“危臬”暗含因敬畏準則而謹慎之意。《周禮·考工記》“置槷以縣”鄭玄注以“槷”(同“臬”)為測量基準,引申為行為規範。“危臬”由此構成矛盾修辭:既指需恪守的至高準則,又隱含偏離則堕入險境的警示。
甲骨文象形為人立于崖上,本義強調物理高度(《甲骨文字典》),後擴展至抽象風險(如《論語》“危邦不入”)。
作為古代測日影的标杆(《周髀算經》),具神聖性。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指出其“法度”義源于測量器具的精确性。
該詞罕見于當代漢語,多現于研究古代文獻或方言的學術著作中。如李榮《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某些南方方言保留“危臬”形容地形險要,但屬區域性用法。
參考來源: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釋義,“危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高聳的枯木。其中:
二、延伸說明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獲取更詳盡的古漢語用例分析。
百舸百損黃版牍爆竹筒子兵钤兵衛不差什不獲已參伐慘慽巢窠撐腸拄肚塵阛赤手空拳觸目崩心搭賣丹霄姿動心港灣格末篝石核對花貌花無百日紅洄沍兼道餞淚煎爍較德焯勤交淺言深雞頭九圍倨倨峻岫抗丁硜鄙冷森森戾莎籠鳥檻猿馬塵不及門牆桃李凝靜牛山濯濯朋比為奸樸劣凄動骐骝罄橐青壯年省恤霜鸷水倉算術平均數孫婦鎖鈕尪疢婉秀無過蠱相喚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