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違節的意思、違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違節的解釋

(1).違背制度、法規。 漢 賈誼 《旱雲賦》:“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違節。”

(2).不聽節制。《南史·羊希傳》:“ 希 以 沛郡 劉思道 行 晉康 太守,領軍伐 俚 。 思道 違節失利, 希 遣收之。”按,《宋書·羊希傳》作“ 思道 違節度,失利, 羊 遣收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違節"是漢語複合詞,包含兩個核心義項:

一、天時失常義 指自然時序違背節氣規律,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氣候異常現象。如《漢書·李尋傳》記載:"陰陽不調,五稼不災,此天違節之徵也",此處的"違節"特指農作物生長季與節氣不符。該用法可追溯至《禮記·月令》強調的"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天人相應思想。

二、禮節違背義 指人的行為不合禮儀規範,《漢語大詞典》引《宋書·禮志》"祭祀違節,猶犯刑憲"佐證此義。唐代孔穎達疏解《禮記》時,将"違節"釋為"失禮之節",強調對傳統禮制的僭越。明清時期多用于公文奏章,如《明實錄》有"朝參違節者,奪俸三月"的禮制規定。

該詞屬文言雅言範疇,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與學術論著。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歸入"時令禮儀類"雙音節詞條,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中可見相關訓诂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違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違背制度或法規
    指行為不符合既定的法律、規章或社會規範。例如,漢代賈誼在《旱雲賦》中寫道:“何操行之不得兮,政治失中而違節”,此處“違節”即指政治措施偏離法度。

  2. 不聽節制或違反命令
    多用于軍事或管理場景,表示下屬不服從指揮調度。如《南史·羊希傳》記載:“思道違節失利,希遣收之”,《宋書·羊希傳》中也有類似表述,強調違反軍事指令導緻失敗。

二、用法與示例

三、近義與反義

總結來看,“違節”一詞兼具制度與行為層面的否定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被乘數避世金馬誠理程日沉思熟慮抽拔點差頂債砥身砺行東虞餓馑法當防猜杠梁弓皮含煦浩洋黑照紅細胞紅杏出牆黃蕪回賜醬豆驕富積草池記存機灌儆醒九集沮氣句無庫汗冷布另眼看戲曆數柳葉眉旄狄睦親盤逸僄棄撲買頃之祺然其外戎骖弱水之隔擅強山吟澤唱手不停毫雙月私嫌擡帖韬藴霆激推幹就濕忘形蓊濛仙人鞭霞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