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儲備糧草。《周禮·地官·大司徒》:“大賓客,令野脩道委積。” 孫诒讓 正義:“《説文·禾部》雲:‘積,聚也。’……凡儲聚禾米薪芻之屬,通謂之委積。”
(2).指儲備之糧草。《南齊書·高帝紀上》:“賊千裡孤軍,後無委積,求戰不得,自然瓦解。” 唐 元結 《問進士一》:“太倉委積,陳腐不可較量,忽遇兇年,穀猶耗盡。”
(3).泛指財物,貨財。《孫子·軍争》:“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杜牧 注:“委積,財貨也。”《魏書·西域傳·焉耆》:“拔 焉耆 三城,獲其珍奇異物及諸委積不可勝數。” 宋 蘇轼 《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生饩口宣》:“宜頒委積,以示寵章。”
(4).聚積,堆積。《楚辭·九章·懷沙》:“材樸委積兮,莫知餘之所有。”《後漢書·董卓傳》:“白骨委積,臭穢滿路。” 宋 王谠 《唐語林·品藻》:“ 姚梁公 與 崔監司 在中書。 梁公 有子喪,在假旬日,政事委積,處置皆不得。”《金史·河渠志》:“然其所徵之物,或委積經年,至腐朽不可復用。”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近日士夫無一不入鄉賢,木主委積,至列之案下。”
(5).充塞;充滿。《西京雜記》卷三:“奇獸怪禽,委積其間。” 晉 葛洪 《抱樸子·時難》:“高勳之臣,曠代而一,有陷冰之徒,委積乎史冊。悲夫!時之難遇也。” 清 侯方域 《贈倪荥陽序》:“至其淑靈和清之氣,磅礴委積于天地之間。”
(6).謂富厚,厚祿。《後漢書·馮衍傳下》:“伐冰之家,不利雞豚之息,委積之臣,不操市井之利。” 李賢 注:“言食厚祿不當求小利也。”
“委積”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涵蓋以下幾個層面:
基本含義
指事物積壓、積累到一定程度,達到堆積如山的狀态。例如形容糧草、財物等大量囤積,或抽象事物(如問題、任務)的累積。該詞由“委”(堆積)和“積”(積累)組合而成,強調量的積累過程。
具體解釋與用法
應用場景
常見于古代文獻,尤其是軍事、政治和經濟領域,強調資源儲備的重要性。例如《南齊書》提到“後無委積”導緻軍隊瓦解,凸顯後勤對戰争的影響。
出處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後廣泛用于《孫子兵法》《楚辭》等典籍,詞義從具體物資儲備逐漸擴展至抽象積累狀态。
總結來看,“委積”的核心在于“積累”,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涉及古代經濟、軍事及文學等多個領域。如需進一步研究,可參考《周禮》《孫子》等原典及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釋義。
《委積》一詞的意思是指事物逐漸聚集、堆積起來。
《委積》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女(女兒旁)”和“禾(禾字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委積》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古代漢語詞彙的産物。
《委積》的繁體字為「委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用來表示《委積》這個詞的常見寫法是 「委積」,其中「積」表示積累、堆積的意思。
1. 最近幾年,這個小鎮發展很快,人口不斷委積,形成了一個繁華的城市。
2. 這個倉庫裡的貨物已經委積了很多,需要及時處理。
1. 委派 (wěi pài)
2. ********* (wěi yuán huì)
3. 積聚 (jī jù)
4. 積累 (jī lěi)
5. 積極 (jī jí)
1. 聚集
2. 堆積
1. 分散
2. 散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