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季的意思、危季的詳細解釋
危季的解釋
猶亂世。《南史·袁湛傳論》:“ 昂 命屬崩離,身逢危季,雖獨6*夫喪德,臣節無改。”《南史·梁武帝諸子傳論》:“ 南康 為政有方,居喪以禮,惜乎早夭,不拯危季。”
詞語分解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有道,危言危行”。 指人臨死:病危。垂危。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安 筆畫數:; 部首:厄; 筆順編號:
- 季的解釋 季 ì 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季弟(小弟)。季父(小叔叔)。 末了:季世。季春(春季末一月)。明季(明代末年)。季軍(體育運動競賽的第三名)。 一年的四分之一: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季度。季風。 一段時間:季節。季候。季相(刵 )(某個地區在某個季節的自然景象)。雨季。 姓。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危季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危季”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wēi jì(注音:ㄨㄟ ㄐㄧˋ),其核心含義為“亂世”,常用于描述社會動蕩、政治不穩定的時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混亂不安的時代,與“亂世”同義,強調社會處于危險、衰敗的狀态。例如《南史》中提及“身逢危季”“不拯危季”,均指個人或國家身處動蕩環境。
二、字詞分解
- 危:
- 本義為“不安全”,如“危險”“危難”;
- 引申為“高聳”(如“危樓”)或“端正”(如“正襟危坐”)。
- 季:
- 原指兄弟排行中的最末位(伯、仲、叔、季);
- 後擴展為“末期”,如“季春”(春季末尾)、“清季”(清朝末年)。
三、文獻用例
- 《南史·袁湛傳論》:“昂命屬崩離,身逢危季,雖獨夫喪德,臣節無改。”
——描述袁昂在亂世中堅守節操。
- 《南史·梁武帝諸子傳論》:“南康為政有方,居喪以禮,惜乎早夭,不拯危季。”
——感慨南康王未能挽救衰敗的時局。
四、使用場景
- 曆史語境:多用于史書或文學作品中,形容王朝末期的社會動蕩。
- 現代延伸: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其結構理解類似詞彙(如“危機四伏”“末世”)。
五、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查閱文獻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南史》等古籍或相關辭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危季的意思
《危季》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危險的季節或危險的時期。這個詞常常用于形容某個特定時期或季節中存在着許多危局、危險或困難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危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卩”和“孑”,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來源和繁體
《危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中的“季、傑”一目所及,表明危險的時候或困難的時候。《爾雅》是我國古代最早的字書之一。
在繁體字中,危季的寫法仍然保持一緻,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危季的寫法并沒有太多差異。毛體字是古代漢字書法的一種風格,在毛體字中,危季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這個地區常年遭受幹旱,盛夏時期被視為危季。
2. 農民在嚴冬時節需要特别注意保暖,因為那是他們的危季。
組詞
危局、危險、季節、困難、時期
近義詞
危險期、危境、危機、隱患、險境
反義詞
安全季、平安期、穩定時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