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 韋賢 兼通《禮》《書》,以《詩》教授,號稱 鄒 魯 大儒。 東漢 鄭玄 ,字 康成 ,遍治群經,注《毛詩》及“三禮”等, 齊 魯 間學者宗之。兩人均為 漢 代著名經學家,後世因以“韋康”并稱。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寄竹溪》詞:“聞廟瑟音,識《關雎》亂,詩學專門儘不妨。百年後,尚庶幾 申 白 ,不數 韋 康 。”
“韋康”是一個曆史人物并稱,主要指西漢經學家韋賢與東漢經學家鄭玄(字康成)的合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兩人均以經學成就著稱,後世學者因他們在儒家經典研究上的貢獻,将二者并稱為“韋康”。例如宋代劉克莊在《沁園春·寄竹溪》中曾以“韋康”代指經學大家。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提到東漢末年的政治人物韋康(字元将),他是韋端之子、韋誕之兄,但此人與經學并稱的“韋康”無直接關聯,可能是同名不同人。
在姓名學中,“韋康”作為名字時,“韋”象征溫厚、卓越,“康”則寓意安康、豐盛,整體寄托了對品德與生活的美好期許(但此解釋與曆史并稱無關)。
作為學術術語,“韋康”特指韋賢與鄭玄兩位經學家的并稱,需結合語境區分曆史人物與姓名字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輔決錄》等古籍。
“韋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微笑而溫和”。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
根據該字的結構,可以将其拆分為兩個部首:韋(wéi)和康(kāng)。其中,“韋”是由“韋”字的形狀演變而來,而“康”是由“廣”字底下的橫筆畫演變而來。
根據筆畫書寫順序,韋康總共有11個筆畫。首先是從上到下寫“韋”的左邊兩個豎筆畫,然後是左上到右下的一撇,最後是從上到下的彎折筆畫構成的“康”。
在繁體字中,“韋康”保持不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如今的“韋”字形狀保持了較為穩定的豎直線條,但古時的寫法中,頂部是一個點,中間呈現一條橫線,底部也是有一個點。而“康”字的寫法在古代也有所變動,主要體現在橫筆畫的位置。
以下是兩個使用“韋康”這個詞的例句:
1. 他韋康地笑了一笑,讓人感到溫暖又舒適。
2. 她一直用韋康的态度對待他人,因此備受喜愛。
在組詞方面,可以通過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後綴,如“韋康化”、“韋康性”、“韋康者”等,來構成相關的詞語。
與“韋康”具有近義關系的詞語有:和藹、平和、和平、和善。
與“韋康”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狠厲、冷酷、兇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