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萎絕的意思、萎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萎絕的解釋

(1).枯謝。《楚辭·離騷》:“雖萎絶其亦何傷兮,哀衆芳之蕪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誇飾》:“言在萎絶,寒谷未足成其凋。”

(2).死亡;消亡。 清 方苞 《七思》詩之三:“迫公程兮作死别,及半途兮姊萎絶。”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二節:“其道最不利於霸者,朝廷豪族,日芟而月鋤之, 文 景 以降,殆萎絶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萎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枯謝凋零
    指植物失去生命力而枯萎,如《楚辭·離騷》中“雖萎絶其亦何傷兮,哀衆芳之蕪穢”,描述花草凋零的景象。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誇飾》也以“言在萎絶”比喻語言表達的衰微。

  2. 消亡或死亡
    引申為事物或生命的終結,如清代方苞《七思》中“及半途兮姊萎絶”,指親人離世;梁啟超則用“殆萎絶矣”形容學術思想的衰落。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該詞古雅色彩濃厚,現代口語中罕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文心雕龍》或清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萎絕

萎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凋謝而終止生命,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衰敗和消亡。

萎絕的部首拆分為“艹”和“㇔”,其中“艹”是草字頭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而“㇔”則表示寫字的筆畫。萎絕的總筆畫數為13。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最早見于《二十四史》之一的《北史·卷二十二·齊書二十二》:“久之,遂旱,四十日不雨,作之升及秋,萎絕。”可見萎絕一詞在古代已經有所使用。

相對于簡體字的“萎絕”,繁體字的寫法為“萎絶”,即将簡體字中的“絕”字換成了“絶”字。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萎絕并沒有明确的古籍可供參考,因此無法确定其古時候的寫法。

一些例句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萎絕這個詞語:

  1. 花朵在秋天萎絕了。
  2. 這座城市經曆了幾次戰争後,開始萎絕。

以下是一些與萎絕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萎絕這個詞語,準确地表達事物的衰敗和消亡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