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醉貌。 明 王世貞 《題<十八學士春宴圖>》詩:“就中 小薛 醉隗俄, 龍門 老師柰若何。” 清 錢謙益 《鄒孟陽墓志銘》:“ 孟陽 鈎簾據幾,隗俄其間。山僧舟子,皆能指而識之。”
“隗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2、4中的原文引用。
《隗俄》是一個用于形容人群或事物的詞語,意思是“不合時宜”、“不可囿于一格”的意思。該詞常常用來形容某種行為、言論或思想與當前社會或時代的潮流、觀念背道而馳。
《隗俄》由“隗”和“俄”兩個字組成。
“隗”字的部首是“阜”,總共有9個筆畫。
“俄”字的部首是“亻”,總共有9個筆畫。
《隗俄》一詞源自《莊子·人間世》篇,“聖人之求仁也,非為己也,是欲以其有餘也舍於人;非奈人之,是乃不競於人,吾故曰《之隗俄》。”
《隗俄》的繁體字形為「隗俄」。
古時的《隗俄》字還有一種寫法,即「隗愠」。這種寫法更接近于今天我們所使用的簡化字形。
1. 這種保守的觀念在現代社會已經變得隗俄了。
2. 他的思想在當時被認為是隗俄的,但實際上卻是超前了時代的。
隗氏、俄然、隗代
不合時宜、不合潮流、不合乎規範
合時宜、合乎潮流、合乎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