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critically ill;on the point of death] 病勢危險,危急
牙根緊咬,十分危笃
謂病勢危急。 晉 葛洪 《抱樸子·譏惑》:“疾患危篤,不堪風冷。” 明 徐複祚 《投梭記·哭友》:“大将軍行至 仁寧 ,病勢十分危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耿十八》:“ 新城 耿十八 ,病危篤,自知不起。” 蔣光慈 《田野的風》三十:“他打電報給我,說他病已危笃,急于望我歸來。”
“危笃”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病情或身體狀況極度危險、瀕臨死亡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強調“不可逆的危急”,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了解用法或擴展案例,可參考《抱樸子》《投梭記》等古籍文獻。
「危笃」(wēi d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危」是一個多音字,而「笃」是一個單音字。下面将對「危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進行解釋。
「危笃」的拆分部首是「卩」和「⺮」,其中「卩」放在左邊作為部首,表示文具或文物相關的事物;「⺮」放在右邊作為部首,表示竹子或與竹子相關的事物。根據拆分部首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出「危笃」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詞語。
根據《康熙字典》,「危」字有6筆,「笃」字有11筆。
「危笃」一詞的來源不詳,但可以看出,「危」和「笃」分别有各自的意思,而組合在一起則代表了一種特定的含義。
「危笃」的繁體字是「危篤」。在繁體字中,「笃」的「⺮」部分變成了「篤」,保持了原有的意思。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危」和「笃」字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它們的基本含義和發音與現代漢字相似。
1. 他的病情非常危笃,需要立即送往醫院。
2. 面對危笃的局勢,我們必須采取果斷的行動。
「危笃」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使用較少,更常見的是它們分别與其他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危險」、「危機」、「笃信」等。
「危笃」沒有明确的近義詞和反義詞,因為它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詞語,表示一種獨特的含義。然而,如果要尋找與其相關的詞語,可以考慮使用「危險」來表示類似的概念,以反義詞來說,可能會考慮「安全」這個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