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點打援的意思、圍點打援的詳細解釋
圍點打援的解釋
[besiege the stronghold to annihilate the enemy relief force;encircle an enemy post and trounce reinforcements coming to its aid] 一種戰術,抽出部分兵力圍困據點,然後使用主力部隊打擊救援據點的援軍
詞語分解
- 圍的解釋 圍 (圍) é 環繞,四周攔擋起來:圍攻。圍城。突圍。解圍。 圈起來作攔阻或遮擋的東西:圍巾。圍牆。圍裙。 四周:外圍。周圍。 量詞(a.兩手姆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如“腰大十圍”;b.兩兩臂合攏的長度
- 打援的解釋 攻打敵人的援軍。 毛 * 《關于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這一部署,大體如同九月間攻 濟 打援的部署,否則不能達到殲滅 黃 兵團三個師的目的。”
網絡擴展解釋
圍點打援是一種經典戰術策略,其核心含義及特點如下:
-
基本定義
指通過包圍敵方據點(如城鎮或部隊)作為誘餌,吸引敵方派出援軍,最終以殲滅援軍為主要目标的軍事戰術。其本質是“圍點為虛,打援為實”,通過制造局部危機迫使敵方調動兵力,從而在運動中削弱敵方實力。
-
戰術核心
- 誘餌與伏擊結合:包圍據點(“圍點”)僅作為手段,真正的作戰重心是消滅敵方增援力量(“打援”)。例如,抗日戰争中徐向前的蘇家埠之戰便是典型案例,通過圍困敵軍主力吸引援軍并全數殲滅。
- 兵力分配:通常以少量兵力執行包圍任務,主力部隊則埋伏在敵方援軍必經之路,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
-
戰術優勢
- 主動權掌控:通過制造被動局面迫使敵方按我方預設路線行動。
- 兼容性強:可與伏擊戰、運動戰等其他戰術結合使用,靈活應對戰場變化。
- 心理博弈:利用敵方“不得不救”的心理弱點,削弱其戰略判斷能力。
-
延伸應用
該策略不僅限于軍事領域,在商業競争、體育競技等場景中,也可通過制造表面沖突吸引對手資源,再集中力量打擊其薄弱環節,體現“攻其必救”的博弈智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案例或戰術演變,可參考權威軍事史料或相關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圍點打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以暗中設局或埋伏的方式,等待對方落入陷阱或被人圍攻,再進行打擊,以達到預期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圍點打援》的拆分部首為囗、日、手、攵,共計14個筆畫。
來源:
《圍點打援》來源于中國古代典籍《後漢書·楊阜傳》。其中楊阜為劉備師父傳兵書,告訴他用“束糧有腹”、“打圍,分兵作援”之策, 意指相持之際,困擾對方,以待援軍。
繁體:
《圍點打援》的繁體寫法為「圍點打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圍點打援》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别,但整體仍保持《現代漢語詞典》中所見的樣式。
例句:
他們用了《圍點打援》的戰略,最終成功地将對方困在了城中,隨後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組詞:
圍點、打援
近義詞:
埋伏、設局、布陣
反義詞:
明打、正面交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