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危隥 ”。高峻的石級山徑。 北周 庾信 《和從駕登雲居寺塔》:“重巒千仞塔,危磴九層臺。” 唐 辯機 《<大唐西域記>記贊》:“踰 蔥嶺 之危隥,越沙磧之險路。” 明 劉基 《追和音上人》詩:“絶頂浮雲鎖石關,曲途危磴阻躋攀。” 傅尃 《金山舊聳江心》詩:“寺裡山依危磴出,風前塔尚語鈴懸。”
“危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常見于古詩文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險要地勢。例如:
“攀登危磴,雲霧缭繞。”
(注:此為示例句,具體出處需結合文獻。)
如需進一步了解造句或成語關聯,可參考詞典類來源(如)。
《危磴》是一個詞語,意為山路中的陡峭石階,也稱為危岩石階。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危(wēi)和磴(dèng)。
危(wēi)是一個單獨的字,屬于“山”部首,拼音為wēi,總計5畫。
磴(dèng)也是一個單獨的字,屬于“石”部首,拼音為dèng,總計13畫。該字也可以寫作“嶝”。
《危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鹿鼎記》中。繁體字為「危磴」。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危磴》的古字形繁瑣,筆畫更多。具體的古字形無法利用文字描述,需要通過圖片或字帖進行展示。
1. 在攀登山峰時,我們要小心走過危磴。
2. 這座山的危磴道是遊客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1. 危險(wēi xiǎn)
2. 磴道(dèng dào)
近義詞:險峻、崎岖。
反義詞:平坦、寬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