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桀骜不馴的氣勢。 林纾 《<慎宜軒文集>序》:“餘則以為其才不能過 伯玉 ( 汪伯玉 ),而其頑燄所張,又未能先 枝山 ( 祝枝山 )也。”
“頑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林纾相關文獻或《慎宜軒文集》的原始文本。
頑焰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固執、頑固、難以改變的态度或狀況。它常常用來形容個性、情緒或意見堅定、堅持至底的人或事物。
頑焰的部首是火,由部首火和音首元組成。火在頑字中位于左側,元在右側。
頑的筆畫數為6,焰的筆畫數為10。
頑焰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漢語,是由頑和焰兩個字組合而成的。頑的拼音為wán,意為頑皮、固執,焰的拼音為yàn,意為火焰。
在繁體字中,頑焰的寫法為頑焰。
在古代漢字中,頑和焰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頑的古代寫法為園和卆的結合,表示固執、難以改變。焰的古代寫法為火與肀的結合,表示火焰、燃燒。
1. 他對自己的夢想是如此頑焰,從不放棄。
2. 她用頑焰的精神戰勝了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3. 這個團隊有着頑焰的精神,為了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
1. 頑固:形容人或事物執着、不易改變的性格或狀态。
2. 頑強:形容個體或集體堅韌不拔、不屈服的精神。
3. 頑抗:形容反抗、抵抗,不願屈從、示軟的态度。
1. 倔強:形容頑固、固執,不易妥協或屈服。
2. 堅定:形容态度或信念果斷、穩定,不易動搖。
3. 執着:形容個人追求目标時堅定不移、不輕易放棄。
1. 柔順:形容性格溫和、善于適應,不固執的态度。
2. 靈活:形容機智、變通,具備調整、變動的能力。
3. 寬容:形容對他人或事件寬厚、諒解,不堅持己見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