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上霜的意思、瓦上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上霜的解釋

(1).屋瓦上的霜。 明 高明 《琵琶記·瞷詢衷情》:“夫妻何事何相防,莫把閒愁積寸腸;難道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常以喻易逝或易逝的事物。 唐 張籍 《贈姚怤》詩:“願為石中泉,不為瓦上霜。” 宋 陸遊 《讀<老子>》詩:“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強健輕年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瓦上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意象化表達的詞彙,字面指古代瓦房屋頂凝結的霜,實際多用于比喻短暫、易逝或脆弱的事物。從漢語詞典及文學應用角度,其含義可概括為以下三方面:

  1. 自然現象的本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瓦上霜"為"屋瓦上的霜",源于古代建築屋頂覆蓋的瓦片在寒冷天氣中形成的薄霜。此現象常見于秋冬季節,日出後即消融,具有瞬時性。

  2. 文學中的隱喻意義

    在古典詩詞中,"瓦上霜"被賦予哲學意涵,象征短暫無常或脆弱易逝。例如唐代李白《秋日煉藥院鑷白發》中"棄捐菅與蒯,何如瓦上霜",以霜的易逝暗喻人生短暫。清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評注此句時,強調其"借物詠懷"的修辭手法。

  3. 現代語言的使用擴展

    《現代漢語詞典》指出,當代語境下該詞常引申為難以持久的事物,如"富貴如瓦上霜,名利似花間露"(《俗語大全》)。在語言學研究中,此比喻被認為源自農耕社會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積累,符合漢語"以象喻理"的思維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瓦上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屋瓦上的霜,比喻存在時間極短或容易消逝的事物。例如唐代張籍的詩句“願為石中泉,不為瓦上霜”,即用瓦上霜的短暫對比石中泉的恒久,表達對長久價值的追求。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學溯源

    • 最早見于明代高明《琵琶記》:“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處以瓦上霜代指與己無關的瑣事。
    • 宋代陸遊《讀<老子>》中“人生忽如瓦上霜”則借其易逝性,勸誡珍惜時光。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詩詞或哲理表達,強調事物的短暫性,如美好時光、生命、煩惱等。
    • 亦可委婉勸解他人勿過度糾結于轉瞬即逝的問題。

三、延伸解析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庫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戲衣半截漢子鈔關赤膽穿梭吹火刺桐粹然崔莺莺寸簡待阙的着東支西吾斷層餓殍方帥格繃格繃鈎箴恨不能洪澤咶絮黃白之資降赦矯健棘端鞿鞚胫毛經史笥金冠經緯度津童進職就利困心衡慮臘序牡鑰南牧旁救暴背親供青斾輕言肆口髯須主簿任令少氣無力射騎攝水飾樂世襲受诎厮皂探問推授外一首王明君無仇蕪梗無為子骧騰小康型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