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刓刻的意思、刓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刓刻的解釋

研磨;刻削。 元 張養浩 《慶東原》曲:“付能刓刻成些事功,卻又早遭逢著禍兇,不見了影蹤。” 明 唐寅 《桃花庵與希哲諸子同賦》詩之一:“石無刓刻古頑蒼,名借 平泉 出 贊皇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刓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用法及文獻例證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刓”為形聲字,從刀、元聲,本義指削刻或研磨。結合“刻”字後,“刓刻”主要指刻削雕琢的動作,例如:

二、引申含義

根據《史記》《廣雅》等文獻記載,“刓刻”在曆史語境中衍生出其他含義:

  1. 殘缺磨損:如“刻印刓而不能授”(《史記·郦生陸賈列傳》),指印章磨損無法使用;
  2. 玩忽懈怠:如“刓弛”“刓渎”等詞,表示對事務的疏忽輕慢。

三、易混淆概念辨析

需注意與“錾刻”(zàn kè)區分:後者是金屬浮雕工藝,利用錘擊錾子在金銀器上雕刻花紋,屬傳統手工藝,最早見于商周時期。兩者字形、含義均不同。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刓刻”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代(如雕刻動作、器物磨損或行為态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刓刻

刓刻(wān kè)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刓和刻兩個部分組成。

刓(wān)是刀(刂)的古字形,表示使用刀割,切割。刓的部首是刀(刂),它屬于“切”字旁。

刻(kè)是雕刻的意思,表示在物體上刻劃,雕刻。刻的部首是刀(刂),它屬于“刀”字旁。

《刓刻》的來源不詳,應該是一種古代的字形或詞語,現在已不常見。刓刻字的寫法通常是繁體字,所以在現代漢字中較少使用。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已無法考證。

例句:

  1. 這個木雕是由匠人用刓刻出來的。
  2. 他在竹篾上用刓刻出了美麗的花紋。

組詞:刓利、刓刀、刻刓。

近義詞:雕刻、切割。

反義詞:精雕細刻、雀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