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話傳說中的國名,其國在 鹹池 日沒之所九萬裡,以萬歲為一日。 晉 王嘉 《拾遺記·秦始皇》:“ 始皇 好神仙之事,有 宛渠 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 始皇 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了如親覩。”
“宛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文獻來源分述如下: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
基本釋義
由“宛”(曲折)和“渠”(溝渠)組成,形容言辭或行動迂回繞彎、不直接明了,常用于批評人說話不坦率或處事拐彎抹角。
例句:他宛渠地表達意見,反而讓人誤解。
典故來源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範增在楚漢戰争期間用迂回方式向項羽進谏,因未被采納而心生不滿,其書信措辭曲折隱晦,成為該成語的典故。
二、作為神話傳說的國名
文獻記載
見于晉代王嘉《拾遺記·秦始皇》,描述宛渠國位于“鹹池日沒之所九萬裡”,國民壽命極長(以“萬歲為一日”),曾乘“螺舟”(潛水艇原型)拜訪秦始皇,并講述開天辟地之事。
文化争議
該國的地理位置無明确考證,部分學者推測可能是古人對未知文明的想象,或與外星文明傳說相關。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區分兩種含義:日常表達中多指成語的“迂回”義,而涉及神話或曆史讨論時則指向國名。拼音為wǎn qú。
宛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宀和巛,共計12畫。
宛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宛(wǎn)指的是近似、類似、相似的意思,也有優美、美好之義。渠(qú)則是指溝渠、水道。因此,宛渠可以理解為一種類似溝渠的方式或形态,也可以描述某種美好優美的溝渠。
在繁體字中,宛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宛的古代形态為宛,與現代形态相似。渠的古代寫法為渠,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以下是宛渠的一些例句:
1. 溪水曲曲折折,宛渠如繞。
2. 山間有一條宛渠,清澈見底。
3. 宛渠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着迷人的光芒。
宛渠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宛渠流長,意味着一種久遠的美。
2. 宛渠山水,形容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
3. 宛渠之音,指的是柔和優美的音樂或聲音。
與宛渠相似或相關的詞語有宛如、溝渠、河道等。
與宛渠的意義相反的詞語可能是非宛渠或不宛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