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亡的人。《莊子·天道》:“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 成玄英 疏:“亡子,逃人也。”
“亡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分析:
古典文獻中的本義
在《莊子·天道》中,“亡子”指逃亡的人。原文“若擊鼓而求亡子”比喻用不恰當的方式追求目标,成玄英注釋“亡子”為“逃人”。此用法強調“亡”通“逃亡”,“子”泛指人。
現代引申的比喻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亡子”可引申為兒子死亡,或比喻失去重要的人或事物。這一解釋可能源于“亡”的“死亡”義項,但需注意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并不常見,更多以成語或特定語境出現。
字詞拆分與多義性
使用建議
在閱讀古籍時優先考慮“逃亡者”之義;現代使用若指“喪子”,建議明确語境或用“喪子”等更通用的詞彙,避免歧義。
亡子是指失去兒子的意思。亡,可以理解為死亡、逝去,子,指兒子。因此,亡子可以用來形容父母失去兒子的不幸遭遇。
亡子的部首是亠,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為亠和子。亠是上方的冠部,子是下方的象形部首。
亡子的總筆畫數為五畫。亠部兩畫,子部三畫。
亡子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比如《孟子·告子篇》、《左傳》等。這一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仍然廣泛使用。
亡子的繁體字為「亡子」,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亡和子的形狀沒有明顯差别。但在古代碑銘、石刻等文物上,由于刻寫的字形相對流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1. 他心痛地說着:“我亡子了。”
2. 這個悲劇讓整個家庭為亡子而哀痛。
亡國、亡命、亡命之徒、亡故、亡命天涯
失子、喪子,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得子,表示獲得了兒子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