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陳迹。 宋 沉遼 《走筆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韻和之》之一:“飲光一衲隱窮谷,不復區區論往躅。”
“往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往躅(wǎng zhú):指過去的行迹或事迹,即“陳迹”。常用來形容前人留下的足迹或曆史痕迹。
宋代沈遼在《走筆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韻和之》中寫道:“飲光一衲隱窮谷,不復區區論往躅。”此處的“往躅”即指過去的陳迹或事迹。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表達對前人足迹、事迹的追溯或感懷,屬于較為書面化的表達。
《往躅》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往”和“躅”。
“往”字的部首是“彳”,總計3個筆畫;“躅”字的部首是“足”,總計14個筆畫。
《往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籍《尚書·商書》中,原意是指牛羊行走的樣子老是躊躇不前。
繁體字“往躅”寫作“往躅”。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往躅》的古漢字寫法為“往邾”,但讀音和意義與現代寫法相同。
他心中充滿了不安,往躅不前。
往來、往返、躅事、躅讓。
徘徊、躊躇、遲疑、停頓。
前行、毅然、果斷、堅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