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不。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進可以為國,退可以保己,是以聖賢罔莫孜孜以勤之,夙夜以勉之。”
“罔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罔莫”意為“無不”,表示全面肯定或無一例外。例如《抱樸子·勖學》中“聖賢罔莫孜孜以勤之”,即強調聖賢無不勤勉治學。
該詞多用于文言文,現代漢語已罕見。其功能類似“無不”,常修飾動詞短語,強調動作的普遍性。例如:
“進可以為國,退可以保己,是以聖賢罔莫孜孜以勤之,夙夜以勉之。”
(出自晉代葛洪《抱樸子》,意為聖賢無不勤奮治學、日夜勉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罔莫(wǎng mò)是一個有着豐富内涵的詞語,在中文中的意思是“毫無頭緒,一無所知”。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問題上思考不透、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罔莫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其中,“罔”字的部首是“罒”(網字旁),“莫”字的部首是“艹”(草字頭)。同時,這兩個字的筆畫數分别是“12”和“10”。
“罔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最早引用記錄于這本字典中。由于“罔莫”一詞在古代寫法中沒有特定的出處,所以具體的來源并不明确。
“罔莫”的繁體字是「網墨」,它使用更多的筆畫和部首,傳達了與簡體字相同的意思。繁體字在台灣、香港等地仍然廣泛使用。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據了解,古代對于“罔莫”這個詞的寫法是“吾罔可知”或者“不可知”。這種寫法也能夠表達出完全不了解、一無所知的意思。
1. 這個問題太複雜了,我真的對答案罔莫。 2. 對于這個領域的知識,他完全是個罔莫。
罔莫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罔莫不覺:對某種情況或現象沒有察覺。 2. 罔莫屬實:對某事是否是真實不得而知。 3. 罔莫首肯:不明确表态或表示同意。
與“罔莫”意思相似的近義詞有:
1. 茫然:形容一無所知、迷茫、困惑。 2. 未知:表示不知道或未被了解的事情。
與“罔莫”意思相反的反義詞有:
1. 明了:表示對于某個問題了解透徹、清楚明白。 2. 熟悉:形容對某事物或某領域非常熟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