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 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将 胡 駿馬而歸。”後以“亡馬”比喻因禍得福,禍福相生。 宋 王禹偁 《對雪感懷呈翟使君馮中允同年》詩:“禍福如亡馬,機關喻狎鷗。”
“亡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亡”指失去或死亡,“馬”即馬匹,字面意為“失去馬匹”或“馬匹死亡”,常用來比喻遭受重大損失或打擊。例如在描述事業、生活受挫時,可用此詞強調損失慘重。
源自《淮南子·人間訓》的塞翁失馬故事:邊塞老翁的馬逃入胡地,衆人安慰他,他卻說“這未必是禍”。數月後,馬帶回胡地駿馬,反而因禍得福。因此“亡馬”也被引申為“禍福相生”的辯證哲理,比喻看似不幸的事件可能轉化為機遇。
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前者側重結果,後者強調轉化關系。
詞義:指馬匹死亡。
拆分:亡(亠 + 亡)馬(馬)
部首和筆畫:亠(丨一丨,3畫)馬(馬,7畫)
來源:“亡馬”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字義明确,指的是馬匹死亡。
繁體:亡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亡馬
例句:
組詞:亡羊補牢、亡羊得牛、馬不停蹄、馬到成功、馬虎、馬克思
近義詞:馬死、馬匹離世、馬過失。
反義詞:馬活、馬匹複活、馬重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