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絕的意思、望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絕的解釋

猶絕望。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日黃昏而望絶兮,悵獨託於空堂。” 漢 王充 《論衡·指瑞》:“望絶心感,故涕泣沾襟。”《後漢書·班超傳》:“今置校尉以扞撫 西域 ,設長史以招懷諸國,若棄而不立,則 西域 望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望絕"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望"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出亡在外,望其還也",本指遠眺期待,引申出期盼、聲望等義;"絕"在《說文·糸部》指"斷絲也",後衍生出斷絕、窮盡之意。二字組合形成遞進式語義結構,表示"企盼之事徹底斷絕"的終極狀态。

二、文獻印證 該詞多見于古典作品,如:

  1. 杜甫《後出塞》"中夜間道歸,故裡但空村。惡名幸脫免,窮老無兒孫"中,雖未直用"望絕",但"窮老無兒孫"正是望絕之境的具體寫照
  2. 《後漢書·列女傳》載樂羊子妻"引刀趨機"時言"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以織機斷絲喻求學中斷,暗合"望絕"的斷絕意象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言環境中,"望絕"多用于文學創作,特指以下三種情境:

  1. 空間隔絕:如"重巒望絕,音塵難通"
  2. 精神困境:如"仕途望絕,轉志林泉"
  3. 情感終結:如"魚雁望絕,錦書難托"

(文獻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蕭統《昭明文選》、範晔《後漢書》)

網絡擴展解釋

“望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希望斷絕、陷入絕望,常見于漢魏六朝文獻中。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文獻例證

  1. 《長門賦》(司馬相如)
    “日黃昏而望絕兮,怅獨託於空堂。”
    → 描寫黃昏時分的孤獨與希望破滅的心境。
  2. 《論衡·指瑞》(王充)
    “望絕心感,故涕泣沾襟。”
    → 因絕望而觸發悲傷情緒。
  3. 《後漢書·班超傳》
    “若棄而不立,則西域望絕。”
    → 指政治局勢中失去外族歸附的希望。

三、結構分析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與曆史文本,描述個人情感或政治局勢的絕望狀态,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原文,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巴火白菝葜襃贈變巧變色易容邊田秉操朝苑乘其不意碜話車轅脆變打秋千短跑鵝城方弓凡火風標粉團華裡黃策荒極花腮胡倫課火紙煤虎爪簡較交并競谄金奴銀婢緊身計直居多鋸絨客途阃室流天鹿視毛細現象,毛細作用牧馬襻膊兒盤蛇缥色潛蛬起動器請閑窮村泉骨祛蠹除奸瑞車散衙蛇纓食忌使民試演受紀完安違命宵明脅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