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指捕獵的網具。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逐驅殲罔罝,掩捕麑鷇。”
“罔罝”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引文
最早見于漢代桓寬的《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逐驅殲罔罝,掩捕麑鷇。”。此句描述富人用網具大量捕獵動物,反映古代狩獵場景。
字詞拆分解析
用法提示
擴展說明
古代文獻中,“罔”常與其他字組合成複合詞,如“罔羅”“罔兩”,均與“網”的意象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狩獵工具或字詞考據,可參考《鹽鐵論》《莊子》等文獻。
《罔罝》是一個古代漢字,具有多種意思和用法。
1. 指天空中晴朗無雲的樣子。
2. 指事物不确定,不明朗的狀态。
3. 指思緒紛亂,心亂如麻。
《罔罝》由罒和⺇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6劃。
《罔罝》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是根據古籍《爾雅》中的記載而收錄的。
《罔罝》的繁體字為「罔罝」。
早期的《罔罝》字寫作「罔叵」,後來經過演變和規範,寫法轉變為現在的形式。
1. 今天的天空真是罔罝,沒有一絲雲彩。
2. 他對未來的計劃還很罔罝,不知道該怎麼做。
3. 心情亂到了極點,内心罔罝得無法平靜。
1. 罔病:指憂愁、煩惱。
2. 罔濫:指議論或評論誇張、不切實際。
3. 罔腹:指心中煩躁、郁悶。
1. 暗無天日:指事物不明朗,充滿迷茫。
2. 茫然不知所措:指思緒紛亂,不知如何應對。
1. 萬裡無雲:指天空晴朗明亮。
2. 清晰明朗:指事物明确,不含糊。
以上是關于《罔罝》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