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get one’s class origin;forget one's bitter past] 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
(1).忘記根本。《禮記·樂記》:“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 孔穎達 疏:“淫酗肆虐,是流湎以忘根本也。”《新唐書·哥舒翰傳》:“諺言‘狐向窟嘷,不祥’,以忘本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馮勰》:“祖貫 松江 ,鼎革後,入籍 汾陽 ,名紙稱鄉眷,不忘本也。”
(2).謂境遇變好後忘掉原來情況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清 李漁 《蜃中樓·乘龍》:“我和你成就姻緣,都是神仙的法力,為人不可忘本,還該望空拜謝了他。” 柳青 《狠透鐵》:“人不應該忘本啊!良心到什麼時候都是要的。”
“忘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核心含義
二、引申社會意義 •道德批判:用于指責不知感恩的行為,如成功後忽視幫助過自己的人。 •文化傳承警示:強調對傳統、祖先或勤儉美德的銘記,如詩句“子孫後代不忘本”。
三、網絡語境新解
四、典型使用場景
該詞既承載傳統文化中“飲水思源”的價值觀,又在互聯網時代衍生出戲谑化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褒貶傾向。
忘本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一個人忘記自己的出身和根本,忘記自己的本源和血脈。
拆分部首和筆畫:
忘:心字旁,4畫
本:木字旁,5畫
來源:
《易·系辭下》:“故曰:心内不忘,本之道也。”意思是說,人的内心不能忘記自己的本質,這是人性的大道理。
繁體:
忘本的繁體字是「忘本」,沒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本」字形狀與現代稍微有些不同,它是由「木」字旁和「本」字旁共同組成,形似兩個并列的小木棍。
例句:
他已經忘本,對自己的家族和根源毫不在意。
組詞:
忘記、忘情、忘年交
近義詞:
負心、失信、背棄
反義詞:
忠誠、記憶、牢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