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詩人 王質夫 、 白居易 的并稱。 唐 元稹 《駱口驿》詩之一:“郵亭壁上數行字, 崔 李 題名 王 白 詩。”原注:“北壁有翰林 白二十二 居易 題《擁石》、《關雲》、《開雪》、《紅樹》等篇,有 王質夫 和焉。”
“王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其含義:
詩人并稱(主流解釋) 根據、、等權威來源,特指唐代詩人王質夫與白居易的合稱。該說法源自元稹《駱口驿》詩注:“北壁有翰林白二十二居易題《擁石》《關雲》等篇,有王質夫和焉。”兩人曾在郵亭壁上題詩唱和,後被元稹并稱為“王白詩”。
成語解釋(存疑) 網頁提出“王白”為成語,拆分解釋為:
特别說明:
建議查詢更權威的《漢語大詞典》或《全唐詩》相關注釋以獲取準确考證。
《王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做無用功、白費力氣。形容做事沒有成效,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王白》的部首是王(wáng)和白(bái),分别有四個和五個筆畫。
《王白》最早出自《戰國策·燕策一》:“燕侯擊破趙軍,預謹其後左,指以王白。”意指利用虛假情報來欺騙敵人。
《王白》的繁體字為「王白」。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筆劃的書寫順序和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仍是由「王」和「白」兩個字組成。
他花了很多時間去做這件事情,最後才發現自己完全是在王白。
王白路、王白功、百王白 比王白任、封王拜相執金白。
徒勞無功,白費力氣,空耗精力。
有成效,有收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