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後善掩前惡。
2.多泛指改過自新。
3.指凋殘的蓮葉。
"晩蓋"為漢語生僻詞,現規範寫法應為"晚蓋",主要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根據《漢語大詞典》和《古代漢語詞典》記載,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基本釋義
指人晚年改過自新、修德向善的行為,典出《國語·晉語》"茂穡勸分,晚蓋者也",原意喻指像在日暮時分加蓋車篷般及時修正過失。
引證解釋
《晉書·惠帝紀論》記載:"雖矝愚之性,可以用義而矯;策之褊人,可以晩蓋而化",此處強調通過教化使偏激之人晚年改過。宋代王禹偁《答丁謂書》雲:"君子晩蓋,惟未路之是省",體現儒家對修身立德的終身要求。
用法說明
該詞多用于史書人物評價,如《宋史·李沆傳》載"沆晚蓋自厲,以忠直聞",現代語言體系中更常使用"晚節""暮年修德"等替代詞。詞性為動詞短語,常與"自新""向善"等詞連用。
“晩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
以善掩惡
指通過後來的善行彌補之前的過錯。源自《國語·晉語一》的“以晚蓋者也”,韋昭注解為“以後善掩前惡”()。例如清代恽敬評價李定國“晚蓋者”,即贊揚其後期忠義之舉覆蓋了早年過失。
改過自新
引申為通過修正行為實現自我更新。清代尹會一在書信中使用“晚蓋是亟”,表達迫切希望改過自新的意願()。
凋殘的蓮葉
北周庾信《上益州上柱國趙王》詩中“穿荷低晚蓋”,此處“晚蓋”指枯萎的荷葉,屬文學意象()。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參考前三種含義,并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國語》《庾信集》等原典或高權威注釋()。
安土樂業安心包羞瞋駡塵妄礎礩蹿動摧枯德重恩弘吊扇妃妾奮心槁落貫溢還避活闆頰胲檢結監勸解經傑語金跸屦舃孔疚了結面糊團靡衣玉食排镩剖腹蒲艾譜主乾斷遷善黜惡伽伽裙襵群衆路線擾擾膠膠灑墨上駕閃過上征沈涵沈宴十部樂收攤水家松柏之客松桷梭服銻華聽子抟治王祿衛生帶吳棉險脆湘鄉派鮮虞小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