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讒的意思、頑讒的詳細解釋
頑讒的解釋
(1).愚妄奸佞。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噫! 共 ( 共工 ) 驩 ( 驩兜 )頑讒,并育於 堯 天,而誅殛於 舜 世。”
(2).指愚妄而奸佞的人。 清 唐甄 《潛書·去名》:“人類之不齊,道雖行,不能盡化也。是以 舜 撻頑讒, 伊尹 墨三風,所以齊之也。”
詞語分解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讒的解釋 讒 (讒) á 在别人面前說陷害某人的壞話:讒言。讒害。讒佞。進讒。信讒。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頑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愚妄奸佞
指人愚昧頑固且善于谄媚、挑撥是非,多形容品性卑劣之人(、)。
- 指代奸佞之人
引申為對這類人的統稱,例如文獻中提到的“誅殛頑讒”即指懲處奸邪之徒()。
二、詳細說明
- 詞義來源
“頑”本義為愚蠢、頑固,如《潛書》中“頑讒”強調其難以教化;
“讒”意為诽謗、谄媚,如《辭海》注“讒言害人”()。
- 文獻用例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以“共工、驩兜”為例,說明堯舜時期對頑讒之人的處置()。
三、典型例句
- 唐甄《潛書》:“舜撻頑讒,伊尹墨三風。”()
此處通過曆史典故,強調懲治奸佞的必要性。
四、關聯知識
“頑讒”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常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頑讒
頑讒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來形容人們說話或行為無中生有,惡意诽謗或诋毀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頑讒的部首是言,由三個筆畫組成。
來源
頑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其使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
繁體
頑讒的繁體字是頑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頑讒的漢字寫作瞣讒。
例句
1. 他經常散布謠言,是個十足的頑讒之人。
2. 不要相信那些頑讒的流言蜚語,他們别有用心。
組詞
頑讒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詞,例如頑讒之言、頑讒诽謗等。
近義詞
诽謗、诋毀、中傷。
反義詞
真實、褒揚、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