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讒的意思、頑讒的詳細解釋
頑讒的解釋
(1).愚妄奸佞。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噫! 共 ( 共工 ) 驩 ( 驩兜 )頑讒,并育於 堯 天,而誅殛於 舜 世。”
(2).指愚妄而奸佞的人。 清 唐甄 《潛書·去名》:“人類之不齊,道雖行,不能盡化也。是以 舜 撻頑讒, 伊尹 墨三風,所以齊之也。”
詞語分解
- 頑的解釋 頑 (頑) á 愚鈍:愚頑。冥頑不靈(愚昧頑鈍不靈活)。 不容易變化或動搖:頑固。頑強。頑敵。頑症。刁頑。負隅頑抗。 淘氣,胡鬧:頑皮。頑童。 同“玩”①②。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讒的解釋 讒 (讒) á 在别人面前說陷害某人的壞話:讒言。讒害。讒佞。進讒。信讒。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頑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可以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的本義及組合義來理解:
-
字義拆解與組合義:
- 頑 (wán): 本義指難劈開的囫囵木頭,引申為愚妄無知、頭腦遲鈍、固執不易開導或改變、頑劣、貪婪等義。在“頑讒”一詞中,側重指愚妄不明事理或固執。
- 讒 (chán): 本義指在别人面前說陷害某人的壞話,即诽謗、說壞話、進讒言。
- 頑讒: 将兩個字組合起來,“頑讒”通常指既愚頑固執又善于進讒言的人或行為。形容一個人不僅不明事理、難以溝通(頑),還喜歡搬弄是非、诋毀他人(讒)。
-
具體釋義:
- 指人: 指那些愚昧糊塗、頑固不化且喜歡進讒言、挑撥離間的人。
- 指行為/品性: 形容愚妄不明而又好進讒言的惡劣品性或行為。
-
古籍例證與用法:
該詞可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在《尚書》的某些篇章或後人的注疏中可能提及類似概念(雖然“頑讒”作為固定組合的直接書證相對少見,但“頑”與“讒”常被用來描述昏君身邊的奸佞小人)。它常用來形容昏聩君主身邊那些既無見識又愛進讒言的佞臣,或者指一種惡劣的品性。
- 來源參考: 此釋義綜合參考了《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辭源》(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漢語工具書對“頑”和“讒”的釋義及組合分析。鑒于“頑讒”為較生僻的古語詞,其具體解釋需依據這些大型辭書對單字的訓釋及古書用例歸納而來。由于這些權威辭書通常以紙質版或需訂閱的數據庫形式存在,此處無法提供直接線上鍊接,但讀者可查閱圖書館藏《漢語大詞典》或《辭源》進行核實。
-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頑讒”一詞已非常罕用,基本隻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曆史或成語典故中。更常見的表達會使用“愚頑”、“讒佞”、“進讒”等詞來分别或組合表達類似意思。
“頑讒”意指愚妄不明事理且喜好進讒诽謗,既可形容具有這種惡劣品性的人,也可指這種行為本身。它是一個帶有明顯貶義的古語詞。
網絡擴展解釋
“頑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愚妄奸佞
指人愚昧頑固且善于谄媚、挑撥是非,多形容品性卑劣之人(、)。
- 指代奸佞之人
引申為對這類人的統稱,例如文獻中提到的“誅殛頑讒”即指懲處奸邪之徒()。
二、詳細說明
- 詞義來源
“頑”本義為愚蠢、頑固,如《潛書》中“頑讒”強調其難以教化;
“讒”意為诽謗、谄媚,如《辭海》注“讒言害人”()。
- 文獻用例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以“共工、驩兜”為例,說明堯舜時期對頑讒之人的處置()。
三、典型例句
- 唐甄《潛書》:“舜撻頑讒,伊尹墨三風。”()
此處通過曆史典故,強調懲治奸佞的必要性。
四、關聯知識
“頑讒”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常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愛美的戲劇灞滻傍不肯包含北面迸煙兵火博麗伯王不敢越雷池一步漕标産道僝陋蟬緌吃虧打滑悼怆登蹑貂參雕僞禘祀蠹簡改絃更張幹證勾赴關心軌物範世虹旃胡釘鉸禍讟賈鵩節鼓驚嘑驚寤謹擇決命雷填流向漫叩彌遠鳥鄉泥融覺女權排奡旁岔兒簽名窮阨卻背冗将弱願散釋收簿爽旦碩材束在高閣坍圮痛斥頽殘诿卸獻豆